安徽池州墙体广告 家长里短间,每每论起嫂子和小姑子的联系,不少人都会摇头叹息。但是,在青阳县新河镇洪山村却有这么一个嫂子,她照料着婆家一个患有精神疾病、日子不能自理的小姑子五年。这五年里,她不是没有诉苦过,有时也会被小姑气得上火,但是她依然尽心照料小姑子,像妈妈相同喂她就餐喝水,帮她穿衣洗漱。日前,经
池州好人鉴定委员会鉴定,她中选8月份“
池州好人”。
她叫陈荣花,1980年认识了老公姚成德。往来一段时间后,她得知姚成德家有个患病的小姑子姚丽宝。嫁给姚成德后,陈荣花就常常给公公婆婆搭手,帮着照料小姑子。2010年婆婆逝世后,陈荣花不等家里人开口,自动承担起照料公公和小姑子的重担。为了照料小姑子,五年里,陈荣花很少出村,她天天准时给小姑子煮饭、洗衣、翻身、擦肩、处理大小便等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村里人都说,这个嫂子比亲姐姐还亲,姚丽宝遇上了这么好的嫂子是她的福分。
一天傍晚,陈荣花和平常相同,烧饭烧菜后喊家里人就餐。但是饭菜端到姚丽宝面前,她却有些挑三拣四,最终发脾气直接不吃了。陈荣花赶紧耐性劝导,偏重新煮饭喂小姑子吃。“假如换成其他人,真不敢想象是否能撑得下来!”周边乡民通知记者,姚丽宝一发病起来,就会谩骂,陈荣花有时进入劝两句,也会被顶出来。我们都认为陈荣花坚持不下去,但她诉苦两句后回身就服软了。现在,在陈荣花的精心照料下,姚丽宝的病有所好转。
在照料好家人的一起,陈荣花常常协助乡民做些量力而行的事。陈荣花所在的乡民组家中大多数是留守白叟,她老是隔三差五去探望他们,一旦发现有需要帮助的事总会伸手去做。村里有一对夫妻近90岁了,孩子都不在身边。有天早上,陈荣花细心地发现,白叟的门一直都没开。敲门才知道,原来是其间一位白叟头痛发烧,不能起床,他的老伴因腿脚不方便,也只能在床边看护。陈荣花当即叫来医生,并与白叟的家人取得联系。就医后,白叟的病有了好转。白叟的孩子也悔恨不已,决议留在家里照料爸爸妈妈。“钱重要,亲情友善更重要,我要多向陈荣花学习。”白叟的孩子说,在陈荣花的影响下,周边村庄孝老、爱老就形成了稠密的空气,这个小村庄的白叟都视她为自个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