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墙体广告 当日上午,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刘楼自然村的菊花田里,乡民们仍然在繁忙。或拎个竹篓,或拎着袋子,采摘者的身影在菊花丛中若有若无。跟着手臂来回拨动,一片片黄橙橙的菊花从枝头不见。
本年68岁的王德勤四肢格外利索,只见她弯着腰,双手手指在花丛间游走,动作快而灵敏。
“她但是咱们村里出了名的‘快手’,很少有人能比得过,挣得也比咱们多。”见记者看得有些目不斜视,周围一位中年妇女笑着插嘴。
据悉,这些菊花采摘者都是村里的乡民,他们年纪大多在50岁以上,许多是留守白叟。菊花收成,不只给栽培户带来了收益,还为村里的清闲劳动力带来了收入。
每摘一斤菊花,可收入1.5元,按王德勤的速度核算,她天天可采摘近100斤菊花,日收入约120元。假如她和老伴一起采摘,一天的总收入就达200元摆布。这个数字关于
乡村白叟来说,甚是喜人。
王德勤通知记者,她的后代都在外打工,孙子孙女也都在城里上学,家里就剩她老两口了。“反正闲着也没啥事,活不太累,又不必跑远,挺好的!”王德勤说。
自种自销撬开乡民致富路
站在地头当甩手掌柜的即是菊花栽培户刘文华。他本年共种了4亩菊花,首要以胎菊为主,归于茶用菊。“本年的行情不错,产值也高,是个丰收年!”提起收成,刘文华脸上露出了绚烂的笑脸。
“胎菊首要用作花茶质料,因花小、朵少,所以产值不比药用菊,但
报价却远超药用菊。”刘文华通知记者,本年的菊花
报价比较上一年略有降低,但整体行情还可以,鲜菊花每斤能卖5元摆布,干的能卖60元,每亩收入大约三千多元。
比较四年前,
亳州菊花大幅跳水,
报价跌入谷底,呈现烂在地里无人问津的状况,刘文华现已十分满意了。闲谈中记者了解到,刘文华仍是一位药商,不只自个种菊花,还收买菊花,一致往外出售,村里的许多栽培户都将收下来的菊花运到他家里。
“我开的价和商场价一样,乡民们不必自个找销路,也不必起早贪黑拉到药材商场出售,所以,他们们很愿意卖给我!”刘文华说。
记者从刘楼村支书李修义那里了解到,十九里是中药材栽培大镇,从事药材运营的人也多,他们不光帮农户找销路,还可认为农户提供栽培技能和种类挑选等方面的支持。而在刘楼自然村,像刘文华这么自产自销、股动乡民致富的人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