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墙体广告 “匿伏下神兵千百万……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除完……”这首妇孺皆知的歌描写的是民间抗战才智——地道战。在河南商丘民权县李馆村,抗战老兵赵松武告诉记者:“李馆地道连绵50多里,联接豫鲁两省,可能是当时最长地道之一。”为了感恩地道在战争中对村民的庇佑,他已独自照顾地道25年。(本报记者李仲文)
抗战小档案
1938年5月中旬,河南民权等县相继消亡,李馆大众惨遭蹂躏。
1939年2月,考城县(现归属兰考县)抗日人民民主政府县长于子元等人进驻李馆村,发动群众抗日。
1940年8月,村民赵修伍首要在家挖出地道,并向村民推广。
1941-1944年,地道网络不断发展,本地军民运用地道消除日军和奸细300多人。
地下党员发明“地道”
日前,记者来到早年硝烟弥漫的李馆村抗日地道战遗址。如今的李馆村地道并不在村内。1958年一场洪水后,李馆村全体迁建。地道遗址已在现村部西北几里外,处在一座红墙小院内,墙上刻着“革命圣地、撒播百世”8个朱红大字。在院内东屋有一处老式灶台,便是地道进口。
一进地道,赵松武的回想便止不住。1938年5月,民权县消亡,村里遭了殃,“伪军奸细截路,拉牛抢粮,恶贯满盈”。1940年,已是中共党员的村民赵修伍回村隐秘树立党支部。村民自觉安排树立联防自卫队,收集各家大刀长矛,白日站岗放哨,夜里看家护院。
民兵队行动导致邻近驻考城县(现归属兰考县)日军留心。1940年10月,日军先后在离李馆不远的许河、吴庄寨设下据点,常对李馆进行扫荡。为逃避敌人搜捕,1941年赵修伍在自家挖了10余米地道,进口在床底,出口设在一死胡同,上面堆麦秸秆伪装。地下党在地道里开会,寄存文件、宣传品等,行迹未曾露出。随后,他又在党支部成员赵玉春和赵景山等人家中推广地道。
没地图谁也走不出来
1941年4月11日,驻许河、吴庄寨日军纠合日伪区队250多人对李馆建议突袭。
村民董尚礼看到一个鬼子在追逐一位年轻妇人,所以端起红缨枪将其捅倒,另一鬼子开枪打中董尚礼的右臂膀,并用铁丝穿住其肩胛骨,将其绑在马尾活活拖死。
“屋外的杨树林下还曾有口血水井。”赵松武回想,日军抓了村民扔进井,再用石头猛砸,井里满是血水,“血水井由此得名”。
日寇暴行激起了抵御怒火。党小组成员杨朝起等人开会,密谋抵御,首要疑问就要处理枪炮枪弹。当时风闻辘湾伪保长白立献有几杆好枪,民兵所以联合区里八路军将白立献绑了,通过说话教育,白立献交出4杆好枪、6箱枪弹。
为避扫荡,李馆大计划运用夜晚挖地道。资料显现,1943年李馆村地道已成计划。1944年,李馆等10来个村庄地道总长25公里。地道构成无缺交通图,没地图,就算本村人也找不到出口。
依托地道歼敌300多人
在赵松武的引领下,记者进入地道。刚开始地道有一人多高,半米多宽。往里走两步就已伸手不见五指。探究前行时,赵松武突然下蹲,猫着腰,“这是个猫儿洞,只需蹲下来,才华曩昔”。过了一卡口,地道更低,弯下腰才华过。
地道两边墙壁上,每隔五六米就有个高1米、深半米的“躲洞”。“鬼子一进来,我们可藏在躲洞匿伏,不需要兵器,伸出腿也会把他绊个大跟头,然后摁着鬼子。”赵松武解说说,躲洞邻近还会附置个翻板骗局,“踩上翻板,鬼子就会掉进两三米深骗局,等着被活捉”。再走到一处卡口,发现是一个圆形密室,宽阔通透,“是开会或歇息的本地”。
据史料记载,在地道不一样进口会设转盘,邻近有多条分叉道,有出口,有活道,有死道。鬼子进来一般晕头转向,绕着转盘转圈,有的会进入死道,止境便是骗局。据不彻底统计,李馆村军民依托地道战争,共消除日军和奸细300多人。当时周边村庄盛行着“想稳妥,去李馆”的歌。惋惜的是,1958年邻省山东几座水库发大水祸及李馆,地道大多数破坏崩塌,仅留下130多米。
地道更多是为藏身救命
“不过真实地道战没影片里那么奇特。”赵松武喜爱看抗战剧,地道战中,战士们往来不断神出鬼没,“现实情况是,地道里不太可能大计划交兵,空间不大”。
“地道更多是为藏身救命。”那时在李馆村一带活动的八路军才三四十自己,几十条步枪。而日本兵和伪军数百人,装备抢先。1944年冬,日军狙击驻扎在李馆的八路军,八路军寡不敌众,边打边退,终究退入地道。
鬼子不敢简单进地道,就灌毒放水,但未起到效果。日本兵把毒气筒扔进,毒气在地道里延伸,又从别的地道口、出气孔冒出去。因为四通八达,少量水也起不到效果。
独自照顾地道25年
1986年,李馆地道旧址被确定为河南省关键文物保护单位,后在旧址上修了座院子。
1990年,已60岁的赵松武不论子孙敌对,前来照顾地道遗址。他在院里住下来,政府给他发每月10元薪酬,外加8亩地的收入。25年来,赵松武为照顾这儿忍受着寂寞,直到上一年这儿才通上电,“为何待在这?对地道和战士都有豪情吧!”
赵松武说,十年前院里很热闹,赵松武不时会款待外地战友,“他们曾在这儿短兵相接过,如今也一个个不在了”。
记者采访时,看到村里抗日小学的学生钻进地道嬉戏。村干部表明,为抗日救亡,当年很多小学改叫抗日小学,不过后来又改名了,“但我们这儿没改”。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