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墙体广告 主讲人:唐徽(湘潭市史志办主任编研员,湘军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湘潭市反腐倡廉宣讲团成员)主讲内容:陶侃
廉官简介:陶侃,东晋江西九江人,历任潭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太尉、领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因大部分时间在潭州境内,领潭州军政,死后又葬于长沙,故潭州人民咸记其功德。湘潭有很多以“陶公”命名的地名。陶侃曾驻军于湘潭壶山,故此山称之为陶公山。山上有亭,曰陶公亭,山下有潭,曰陶公潭。山后有墓,曰陶公墓,是陶公的衣冠冢。
珍时惜物
陶侃平日不饮酒,不赌博,发现身边的参佐人员有聚赌取乐、饮酒误事的,即命令把酒器、赌具沉于江中。他常对人说:“古代的大禹是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常人,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
有次,陶侃外出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廉洁自好
陶侃能官至绾八州大任而善终,离世后千百年让人们怀念他,与他谦逊包容、常思自抑,培养出优良的品德有关。
陶侃最初在海阳做县吏的时候,监管渔业。有一次,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嘱托带了一坛鱼鲊(腌鱼)送交母亲。他认为这实在是太小的一桩事。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写信责备陶侃,要他为官应廉洁自好,不允许公私不分。还告诫他说:“你这样用公物想取悦于我,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决心遵循母亲的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他的母亲怕他在做官上犯错误,特地送他三样东西: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土布。开始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悟出母亲的用意:一坯土块,是教儿永记家乡故土,不忘根本;一只土碗,是教儿莫贪图荣华富贵,要保持自家本色;一块白土布,更是教儿为官要尽心恤民,廉洁自律,清清白白。
搬砖励志
西晋末年,北方大部分领土已失,陶侃是力主收复中原的将领之一,却有心无力。这时内乱又起,皇帝命陶侃率军平乱。叛乱平息后,平乱有功的陶侃为征讨大将军王敦所忌,不仅没得到封赏,反而被降职为广州刺史。
广州地处边远,情况复杂。陶侃一到,快刀斩乱麻,恩威并至,将地方势力一一铲除,保境安民,不遗余力。陶侃勤于政务,事无大小亲自过问。百姓们安居乐业,无不称赞他的贤明。
政局无事,社会安定,部属们却发现一件怪事:陶侃找来一百块沉重的大砖,每天清晨把砖头一块块搬出室外,到了傍晚又一块块搬回室内,每次搬得满头大汗。有一个部属忍不住好奇心,鼓起勇气去问他。陶侃沉重地说:“北方多事,国土沦丧,我辈立志要致力中原,收复失地。如果终日耽于安乐之中,就会意志消磨。我这样做,正是为了磨炼自己,不能有一刻忘记自己的使命。”众人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