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墙体广告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市金融办主任刘茂钦给一个陌生号码回短信,只三个字:“应该的。”
经他同意,洛阳日报记者浏览了他们之间的通信内容。对方是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因资金周转不开,续贷出现问题,求助金融部门。刘茂钦帮该企业协调了还贷周转金业务。
其中一条来信诉苦说,遇到了难题,手续不好办。紧随其后的这条短信仍然是企业发来的,是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两条短信之间,省略了太多周折,隐含了太多辛苦。
正是这些周折和辛苦,推动洛阳市金融工作中两个核心数据一路攀升。
一个是还贷周转金。
为规避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洛阳市于2014年由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设立还贷周转金,免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续贷垫资服务。今年,洛阳市又通过市县两级财政增资,使周转金规模达到1.4亿元。企业每笔最高可申请使用还贷周转金1000万元,7日内免费使用。此举受到企业的欢迎。
截至7月底,洛阳市已为600余家企业无偿提供还贷周转资金服务,周转额累计达26.9亿元,帮助企业节省倒贷成本5000余万元。目前,月周转额稳定在5亿元。
鉴于洛阳市还贷周转金业务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示范作用,省财政厅日前特别奖励洛阳市600万元用于该业务。
另一个是融资额。
截至7月底,全市完成融资345亿元,融资总额居全省第2位,占省定融资目标任务485亿元的71%。
客观地讲,这345亿元,对于当前洛阳市强烈的融资需求,可谓杯水车薪。
然而,不管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分析,在服务企业“东家”方面,洛阳市金融部门这个“伙计”的诸多表现,还是不错的。
称职“红娘”。融资领域,信息不对称是个大问题。洛阳市金融部门专注于银企对接,乐此不疲。3月底的那次洽谈会上,银企双方共签订贷款合同2572项,签约金额379亿元,截至6月底资金落实率在90%以上。7月底的那次对接会上,17家银行与洛阳市企业签订贷款合同2713项,签约金额345.64亿元。目前,市政府已与13家省级银行签订6430亿元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今年以来市政府与省农发行、省农行和省邮储银行签订的1800亿元。
铁面“卫士”。在省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河南金融发展报告(2015)中,洛阳金融生态环境居全省第2位。这一成绩,得来不易。经济下行时期,洛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成立了企业续贷应急办,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及时协调处理企业续贷中的有关问题,有效增强了银企互信,遏制了银行因盲目恐慌而竞相抽贷、压贷的现象,维护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另外,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有效释放了资金流动性。
幕后“推手”。洛阳市依托“三库一平台”(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资本市场专家库、中介机构服务库和企业融资需求发布对接平台),持续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等开展专题培训、融资路演、专家中介机构一对一上门指导等服务,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上市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上市后备企业150多家,开展专题业务培训100多次,培训企业1500多家次。通过持续培育,上市后备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约一半企业已启动上市工作。
“救火”专家。为防范重点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今年以来,市金融办通过带队到金融机构现场督导、召开专题融资协调会、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台账等方式,成功解决了海龙精铸、华冠齿轮等一批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促进金融机构与洛玻集团、万基控股、天久厨具等5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融资金额5亿元。一些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相互联保形成互保圈,在经济下行形势下,互保圈个别企业出现问题,极易导致互保链断裂风险。今年以来洛阳市就有3个互保圈出现险情,好在金融部门及时出手,才化险为夷。
当前,洛阳市正在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复兴、创新驱动和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大批项目需要资金支持。同时,支持优势企业扩能增产、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也需要大量资金作保障。特别是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刚性支出日益增加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如何筹措资金,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综合采访所得,不难发现,围绕资金保障,洛阳市在向这些方面加力:调动驻洛金融机构服务洛阳发展的积极性,解决金融机构存款外流问题;加强资本运作、推动金融创新,运用市场手段汇聚全球资本,将更多的优势资源变成优势资产;开源增收,想方设法将更多的税收留在洛阳,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我们常讲,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此,我们要讲,有信心,也要有“黄金”。“黄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血脉畅通,才能活力迸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强化资金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强化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