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墙体广告 《94本日记背后》、《44载铸就为民丰碑》、《最美基层干部:水磨河村党委原书记燕振昌》……连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许昌市长葛市水磨河村党委原书记燕振昌的先进事迹,让这位“最美基层干部”走进了全国人民视野。
燕振昌是一位什么样的干部?他被人们称为“水磨河村的焦裕禄”,用44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义,用94本日记见证了一个贫困村到亿元村的凤凰涅槃。可以说,燕振昌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农村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他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求的先进典范。这样的榜样,值得全社会学习。
学习燕振昌精神,当真诚为民,在强化宗旨意识中提升服务水平。毛泽东主席曾说:“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可以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一事无成。”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
燕振昌在44年的“村官”工作中,从不搞一言堂,无论是发展集体经济,还是规划改造民房,事事征询村民意见,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正是燕振昌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法宝,时刻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法接地气,所以深得村民信任和爱戴,在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实践证明,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多向群众学习,多为群众分忧,真正让人民满意。
学习燕振昌精神,当重视发展,在带领群众致富中创新工作思路。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燕振昌经常说:“政治过硬是硬本领,带头赚钱是真本事。既能服务、又能致富的村干部,才是真正腰杆儿硬的好干部。”从1973年起,他带领全体村民努力拼搏,先后开办农机配件厂、面粉厂、冰糕厂、机瓦厂、预制板厂、木工厂、铸钢厂、淀粉厂、瓷厂等数十家企业,牢牢把握每一次改革机遇,带领群众实现了“致富三级跳”,让水磨河村由贫瘠的村落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成为长葛市第一个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子。这样的“双强”干部,绝对算得上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带头人”,是当执政大厦中“凝浆固土”的合格“钢筋”。
学习燕振昌精神,当求真务实,在致力改善民生中提升幸福指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不仅是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更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燕振昌身为一位不太起眼儿的“村官”,带领群众先后8次改扩建村幼儿园、小学、中学,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百米长廊的水磨河学校教学大楼;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背街小巷,建设文化广场,先后两次规划新农村建设;对全村7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建成了全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实现了全村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由此可以看出,只有 少讲困难、多想办法,少讲昨天、多思今天,才能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
学习燕振昌精神,当保持清廉,在彰显党员本色中树立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燕振昌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任职的地方是两市交界地的偏远村庄,可谓“山高皇帝远”。但他并没有因此放纵自己,而是为自己规定了“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这说着简单做着难,几十年做下去就更难,可他做到了,这源于他的清廉自守。燕振昌用行动告诉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组织和人民,必须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才能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永葆党员本色,恪守为民情怀。希望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更多像燕振昌一样有觉悟、有担当、有威信、有头脑的好干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建设得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