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墙体广告 你们要是早一点就好了,一切材料都在上一年4月,捐献给省图书馆了。”10月20日,黎锦曜的孙女拂晓是一名美术爱好者,她在电话里头说。
手机信号欠好,音效很差,她又换了她先生的
手机。拂晓通知咱们,早些时候才听其他黎氏后人讲起,
湘潭现在也新建了市博物馆。“早知道的话,就会捐给
湘潭市博物馆了。这么更适宜。”
“黎氏八骏”中,黎锦曜的材料相对较少。在
上海市图书馆,有一套黎锦曜先生的珍藏本,八卷,由其时的中华书局出书。拂晓也没见过这套书本,书是在
上海的黎氏后人黎泽荣拍图发给她的。“黎泽荣说,书可能是民国二十年十月的,也即是1931年的。”从图片看,书名没有出现,编者一栏,竖排写着“黎锦耀”三个字,并非后人一般所写的“黎锦曜”三个字。
黎氏后人黎舜童称,依据“黎氏八骏”的爸爸黎松庵撒播下来的一份文稿,记载的是“黎锦曜”三个字。“这份用毛笔写的文字记载,记载有他的儿女们的出生日期、别号等。他们家喜爱用‘日’字旁,如黎锦明、黎锦晖,都是如此。”不过,黎泽荣以为,“耀和曜,必定程度上可通用,都有光亮的意思。我爸爸(黎锦晖)的文章里也都是写‘耀’。”
“黎锦曜、黎锦纾和黎锦晖联系也较好。二十年代初,黎锦晖在中华书局任国语文学部部长,黎锦曜编此书,拂晓(黎锦纾)任编辑,恐有必定联系。在明月社也曾有锦曜的踪迹,黎锦纾更是策划人之一。抗战成功,黎锦晖由
重庆复员到
南京,一度住在黎锦曜家里。”黎泽荣补充。
拂晓的爷爷黎锦曜,逝世很早,其时只要50来岁。“他是在海南岛的一个
工地上逝世的。爷爷逝世后,海南当地人给他捐献了许多花圈,写下了许多挽联。”拂晓说,现在爷爷的骨灰都找不到了。
由于爷爷逝世得早,拂晓并未见过黎锦曜。但她从小听过许多对于爷爷的故事,她的妈妈曾写过一篇对于黎锦曜的回想文章《我的阿翁黎锦曜》。拂晓对爷爷的形象,大都是从这篇文章中而来。
黎锦曜排行第三,是一名矿产专家。早年结业于
湖南高级工业学校采矿冶金科,先后在
云南、宣化、开滦等地开矿。“他还在二伯黎锦晖所安排的歌舞团工作过,抗日战争开端,他在
南京中华矿学社任主事兼任《中华矿学杂志》的主编。”拂晓的妈妈郭敏曾是一名老师,2008年已逝世,她在《我的阿翁黎锦曜》一文中,具体记载了公公黎锦曜的生平。
“抗战时期,黎锦曜因
南京局势严重,回到
湘潭开办小煤矿和膏盐矿,均失利破产。随后他回来家中,和祖父母住在长塘老屋,雇长工耕田。1944年,
湘潭、
衡阳相继被日寇侵占,黎锦曜其时在青山桥中学教学。1946年日本屈服后,他在
长沙一个水泥厂工作,1948年工厂停办,他又回家和祖父母住在一起。”
1949后,黎锦曜任
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近六旬,不管家人劝阻,自告奋勇承受中心有关部门交给的使命,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由于奔走风尘、风餐露宿而身染沉痾,在海南的矿产调查
工地不幸病故。这也便是他的孙女拂晓听妈妈叙述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