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墙体广告 看到VCR上天心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绘制的蓝图,出生于长沙河西的龙永图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坐在岳麓山下酒店的阳台上,遥望湘江东岸,突然出现一个像上海那样的金融外滩,流光溢彩……他说,天心区充分利用湘江东岸的禀赋资源,按照规划扎扎实实去做,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2015年8月27日上午,在“共话天心金融外滩”暨天心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会上,天心区正式公布《天心金融产业发展规划》。这是长沙市首部区级金融产业发展规划。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陈叔红称,“此举吹响了湖南金融崛起的号角”。
中部产业崛起依赖于金融资本化
此次活动由天心区委、区政府主办,天心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承办。来自全国顶级金融机构如软银中国、信达资产、北金所、泰康资本以及华融湘江银行、国开行、汇丰、花旗、湘财证券等主流金融机构近200家出席。
2014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南依托湘江资源优势经洞庭湖并入长江形成中部特大型经济城市群。长沙、武汉和南昌构建中国经济增长中部极。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发表了“经济新常态下中部产业与金融的未来”的主题演讲。龙永图认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实现结构性升级,继续激活二三线经济的产业动能。湖南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虽然多是传统产业,也说明面临更多的升级机会。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产业实现升级的重要动力。“中部崛起是国家核心战略,中部崛起必然基于产业崛起,中部产业崛起依赖于金融资本化。”
打造与黄浦江两岸媲美的产业带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继明对比上海外滩模式,指出湘江与黄浦江的城市价值相似之处,依托黄浦江上海打造了外滩金融产业带和陆家嘴金融中心。天心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湘江东岸打造成为湖南璀璨的天心金融外滩,湘江金融外滩与黄浦江外滩交相辉映。
“天心区在金融业发展方面可以说是‘尝到了甜头’。”天心区区委书记曾超群说,天心区经过五年的努力,从不到100家的金融机构到现在230家金融机构;从税收占比9%不到,到现在1-7月份就达到了24.75%,1/4的税收是由金融产生的。同时,金融带动了原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因为金融越发达,经济越活跃,对经济的贡献度就越好,金融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明显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好地达到了动力转换的要求。
“我们将充分发挥湘江东岸沿江32公里沿岸优势,打造成与上海黄浦江两岸媲美的金融产业带。”曾超群表示,天心区将举全区之力,打造金融强区,有效推动文化天心、商贸天心的发展,金融已经成为天心城市社会发展的内在血液。
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依照规划目标,天心区金融产业将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0年内实现占比20%左右。整体实现“四个”效果:
一是金融业产业体系更加完整。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机构实力和地位稳步提升;基金、期货、私募投资等与金融创新关系密切金融机构的集聚数量明显增加。
二是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运用股票、债券、信托等创新型金融工具的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着提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金融业,依法发起或参与设立金融机构。
四是实施金融人才培育计划。引进和培养200名金融领军人才和2000名金融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