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墙体广告 ●九连山维护区员工梁跃武巡山28年均匀天天走12.5公里高低山路
●2014年他被查出患癌症 但照旧据守着岗位
国家级自然维护区——龙南九连山,犹如一颗艳丽的绿色明珠,镶嵌在赣粤鸿沟。这里不仅有灵秀的森林风景,还有一群可敬的大山守护者。他们作业在这龙南最偏僻的本地,天长日久与草木鸟兽为伴,甘愿守望着这片绵绵绿色。
梁跃武,即是这群守护者中的一员。只需天气晴好,巡山,是他天天的必修课。均匀天天走12.5公里高低山路,一年走烂4双解放鞋……从1987年开始,在曩昔的28年里,梁跃武用他的双脚,丈量着20多万亩的九连山,把夸姣芳华献给了大山。
本年已46岁的梁跃武,2014年查出患有癌症。医治间隙,只需医师给他“放假”,他就习惯性地回到九连山,持续与搭档们据守着岗位。“舍不得这片大山。”当有人问起缘由,生于斯、长于斯的梁跃武总是这么答复。
癌症不坚定不了对大山的据守
身患癌症的梁跃武仍然据守在大山。
“站里人手少,作业能分管一点是一点”
梁跃武如今地点的黄牛石维护管理站,离龙南县城100多公里,而到广东只需1公里。管理站共有5名员工,均匀年龄已47岁,统辖山林面积达5万亩,我们每月轮休放假。因而,站里平时最多3人。
作为一名老员工,梁跃武作业经验丰富,又因从小在九连山长大,十分熟悉本地山林地形,老百姓称他是“山精”。管理站站长张拥通知记者,梁跃武作业十分
敬业,为避免发作森林火灾,逢年过节,他常常自带割草机提前到村民祭拜的本地除草。本年“五一”,张拥与梁跃武通电话问询什么时候能够上班,梁跃武答复随
时能够回来。张拥后来才知道,其时梁跃武的爸爸刚过世。
有一次,梁跃武的一个老同学摸进山里,捕获了两只国家二级维护动物白鹇。梁跃武刚好碰上,当即请求老同学把鸟放生,并把老同学教学了一番。老同学当场争吵,骂他冷若冰霜。
2014年11月,梁跃武被查出有癌症,尔后一直在广州医治。期间,只需病况好转,他就会“抓住机会”回一趟九连山。用他的话说:“站里人手少,作业
能分管一点是一点。”本年6月26日,梁跃武做完最终一次化疗,直接从医院赶回管理站。搭档们忧虑他的身体,不让他去巡山。但梁跃武待不住,打扫卫生、侍
弄菜食……只需是量力而行的活,他悉数揽下。
“每次回家都会带上一沓报纸回站里,但天天只看一张,只为能够多打发心中的寂寥”
“青青九连山,山水九连环,空气里飘着香,亦梦亦是幻……”一首《青青九连山》,唱出了九连山的美,引得不少人到这里游山玩水。但是,作为大山的守护
者,梁跃武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领会。“待在九连山,一个礼拜是享用,两个礼拜是难过。”关于山里的单调日子,梁跃武如是说。
1987年,梁跃武来到九连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管理局。28年来,散布在大山深处的5个维护管理站,梁跃武基本轮了个遍。梁跃武说,站里的那种孤寂,
常人无法领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次放假回家,他总会带上一沓报纸回站里,但天天只看一张报纸。由于假如一天悉数看完了,那剩余的日子就难以打发。
当年管理站的办公用房是瓦房结构,梁跃武的卧室里一年四季挂着蚊帐,由于说不定什么时候,房顶就会掉下一条毒蛇或一只蜈蚣。每次外出回到房间,他榜首
件事即是拿着手电筒,先照一下床底下,再查看下雨鞋里,这两个本地是蛇虫的“安乐窝”。因而,硫磺和蛇药,也成了站里的必备用品。
2008年,南边呈现稀有雨雪冰冻灾祸,进山道路被封闭,堵住了站里与外界的联络,梁跃武和搭档们被困40多天。吃完了时蔬和萝卜干,我们就用热油和着酱油浇在米饭上,凑合着吃了三四天。
“有生之年将持续扎根九连山,做好自个的分内作业”
在九连山作业这么多年,离家太远,无法照料家庭,梁跃武觉得对家人亏欠太多。
“假如不是老婆,我可能活不到今日。”梁跃武说,在得知他患癌的那一刻,老婆叶英说了这么一句话:假如你挺不曩昔,我也随你而去。当晚,叶英抱着他哭
了一晚。第二天,她又擦干泪水,强忍着悲痛,想方设法去筹集医治费用,并一度计划卖掉家里的房子。叶英还辞掉了作业,来到广州的医院,全身心地陪护着梁跃
武。
每次化疗后,梁跃武要吐逆四五天,有时连胆汁都吐出来,吐得整个人全身无力。这时,叶英总是敏捷拿来毛巾,给梁跃武细心擦拭洁净,每次都不厌其烦。通
常做完化疗,人的脾气会变得暴躁,梁跃武也不例外。有一天清早,叶英不在病房里,刚好医师来问询病况,问得梁跃武心情烦乱。等叶英一回来,他劈头盖脸就大
声呵斥,搞得整层楼都听得到。叶英委屈地跑出门,梁跃武认为她要回家。谁知不到十分钟,叶英眼含泪水又出如今他面前,手里多了一份早餐。
去年,梁跃武刚确诊时,医师主张其准备后事。但在叶英的悉心照料下,他的身体和常人无异,一次还能做一百多个仰卧起坐,谁也看不出他是癌症晚期病人。
连主治医师都幽默地说:“你本来在天上飘着,如今能够在地上走了。”通过这一场大病,梁跃武不仅人生观改变了,对九连山也更加割舍不下。他坦言,有生之年
将持续扎根九连山,做好自个的分内作业。
文/图 李胜雄 郭玉玲 江南都市报记者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