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墙体广告 人到中年,作业安稳,家庭幸福,奋斗的热情逐步退去,多数人向往安静闲适的日子。可在
安庆市宿松县,一个叫赵长水的男人在45岁那年,挑选抛弃安稳的作业,拿出悉数家当去创业。全部从头开始,身边人表明不解,可他却执着地要去圆自个心中的那个存在已久的梦想——兴办养老院,让
农村的留守白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想给留守白叟一个“家”
1966年出世的赵长水本年50岁,毕业于
合肥卫校临床医学专业,在基层清洁组织当了18年的村庄医师。直到2012年辞去了本来的作业,办起了宿松县的第一家大型养老组织。
“办养老院这个主意不是俄然有的,当了那么多年的村庄医师,看到许许多多
农村白叟到了晚年孤独无依,心里真不是味道。但光有主意不可,我一向在等候适宜的机遇,不要说45岁了,即是55岁、65岁,我都要完成自个当初的期望,给体弱多病的留守白叟一个‘家’。”2012年,赵长水拿出自个多年积累的一切积储,还东拼西凑借了不少钱,他的第一家养老院就这么建成了,设有128张床位,目前常年有90位白叟住在里边,大多有各种疾病,有些还有重度残疾,日子完全不能自理。
“你如今无论什么时候去咱们的养老院,尽管不一定奢华,但清洁一定是有保证的。”穿过养老院的走廊,看到作业人员正用艾草为房间熏蒸消毒,几间空房间里正开着紫外线消毒灯。白叟们则坐在歇息厅里看电视或聚在一同开心肠谈天。“这儿即是我的家,我会长时间住下去。”81岁的曹华起是位茕居白叟,右腿还有残疾,他住进养老院快5年了。“穿衣吃饭都有人照料着,生个小病还有医师到床边来看,比在家好。”白叟说道。
养老院里的90位白叟,每位白叟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喜爱也不同,作业人员都记住清清楚楚。“有不吃辣椒的,不吃稀饭的,还有的白叟只能吃流食。这些作业人员早就记在心里。”赵长水说,他一向提醒着每位作业人员对这儿的每位白叟都要用心。
和白叟们之间的故事
深秋的宿松县破凉镇微凉。自从兴办了养老院,赵长水几乎每晚都留在值班室歇息。早上7点不少白叟还在歇息,赵长水已巡视园区一遍了,食堂、餐厅、库房、活动室四处检查。
通过一楼102房间门前,住在里边的王红霞白叟见赵长水来了立马迎上前来。“老赵啊,来不来我家坐坐,等我小儿子回来请你来家里吃饭啊!”赵长水说,王红霞白叟本年70岁出头,多年前老伴俄然因病逝世,白叟思念成疾逐渐神志不清。“白叟的儿女都在外地作业,她顽固地哪儿也不去,可没人照料肯定不可。”赵长水说,三年前王红霞的儿女找到养老院,了解了院内状况后期望妈妈能住进来。
问题是王红霞白叟不愿脱离自个家。几番商议后,赵长水和其家人达成一致。“通知白叟,养老院这是儿子给她买的新房子,我受他儿子的托付常常来照料她。”赵长水说,从那以后白叟便安心肠在养老院住下了,赵长水也成了白叟小儿子最佳的兄弟,白叟有任何需求和主意找“老赵”就行。
2015年末,王红霞白叟的小儿子从
深圳回到宿松老家,向养老院的作业人员表明感谢,一同也通知大家,他将接妈妈去
深圳自个兴办的养老院里日子。没想到只是过了三个多月,王红霞又回来了。“白叟的儿子说,那儿条件不论有多好,白叟仍是天天吵着闹着要回家,说这儿的102房间才是她家。”赵长水通知记者,他如今不论多忙,天天都要来到几个特别白叟的房间里,就像和王红霞那样天天听她说相同的话,不厌其烦地回答相同的问题。
“还有住在二郎镇院区的黄海明白叟,住进来两年,刚来时身体不太好,儿女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白叟成天没有一句话,精力越来越差。我看了他的材料,发现白叟曾经学过中医。就常找理由说这儿那里不舒服要白叟瞧瞧,白叟立马给我按摩。”赵长水说如今三天两头就去找黄老讨教中医常识,院内几位按摩师还专门跟白叟学习,如今黄老见谁都能说两句,小病小疼的全没了。
探寻多样化养老方法
赵长水目前在宿松县一些城镇承办了6家养老组织,时期还成功申报了“全国爱心保养基地”,个人也取得“全国百名敬老志愿者”称谓。可赵长水却说,这不是他寻求的目标。
“温饱养老现已远远达不到我的要求,医养结合、孝道养老,还有最近在大城市盛行的游览养老是咱们学习的方向。当然这些都需求社会各界的支持。”赵长水通知记者,自从兴办养老院以来,逢年过节他都在这儿和白叟们一同过。有时也会招来家人的抱怨,特别是儿女从外地回来有时还得到养老院见上父亲一面。可赵长水说他放不下这些“老小孩”。“他们真像孩子,有时一回身,两位白叟之间能为一件小事闹起对立,哄完了这头再去哄那头,一瞬间也就好了,他们身边真缺不了人。不光是我,咱们这儿的作业人员都是这么做的。”赵长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