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墙体广告 10月4日,在绥阳县公安局和“宝物回家”志愿者安排的协助下,绥阳县黄杨镇的杨廷华和吴治敏配偶总算盼回了被拐21年的儿子杨琴勇。见面的一刹那,一家人激动得抱成一团,哭成了泪人。
21年后家人聚会
在黄杨镇洗马池村,传闻被拐21年的杨琴勇行将回家,村里登时热烈起来,除了杨琴勇的爸爸妈妈,邻居们也为欢迎小杨回家预备着……10月4日天刚 亮,杨廷华、吴治敏配偶便包车赶到县城,在公安局大门外焦急地等候着儿子的归来。与此一起,在兰海高速公路马家湾收费站前,迎候杨琴勇回家的民警及数十名 “宝物回家”的志愿者们,早已在此等候。
正午12时许,杨琴勇从长途客车上下车后,见到久别的家乡人,心情分外激动。下午2时,在绥阳县公安局门口,杨琴勇见到爸爸妈妈,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
“21年没见你们,让我好苦啊……”杨琴勇用闽南话与爸爸妈妈诉说着,被拐到异乡21年,他已不会说家乡话,也听不太懂遵义方言。杨琴勇说,谢谢公 安机关持之以恒的打拐作业,谢谢志愿者对寻亲公益活动的无私奉献。一起,杨琴勇说,他将参加志愿者活动,为那些还没有找到亲人、依然流浪在外的同命人,做 些有利的作业。
下午6时,当杨廷华、吴治敏配偶牵着儿子的手进村时,村里犹如春节一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21年的煎熬,21年的等候,21年的期盼,杨廷华一家总算团圆了!
生疏人用糖块拐走他
1994年阴历七月十六,正值黄杨镇赶集,其时5岁的杨琴勇在集镇上游玩时,吃了一颗生疏人给的糖块,成果当他醒来时,发现自个已在火车上,两天后下了火车,再转汽车,最终来到了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后来才知道,这是福建省安溪县蓬莱镇岭南村。”
杨琴勇说。
跟着年纪的增加,杨琴勇渐渐知道,自个当年被人估客以7000元的报价卖给了养父,并取名“苏成传”。从此,他成了苏家仅有的儿子,有养爸爸妈妈的呵护和两个姐姐的陪伴,生疏感很快消失。
但好景不长,杨琴勇还未成年,养爸爸妈妈就先后逝世,两个姐姐出嫁后,只要初中学历的杨琴勇靠打工为生。直到2010年,杨琴勇在整理养父的遗物时,才发现了自个被人估客拐卖到福建的字据。他在回忆中查找,依稀记得年幼时自个的确是从悠远的地方,乘火车到了福建。
DNA比对找到亲人
为了找到亲生爸爸妈妈,杨琴勇凭仗“字据”和回忆,找到了“宝物回家”寻子网,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登记了寻亲帖子,并引起了志愿者的重视。
由于拐卖人给苏家留下的是假地址,志愿者无法查实。2013年6月,杨琴勇依据“字据”中的“政安(应为正安)安场镇”,在网上查到遵义的正安县安场镇后,欣喜若狂的他,独自一人千里迢迢来到正安县安场镇寻亲,可单凭“字据”的头绪,杨琴勇绝望而归。
也就在2013年,黄杨派出所采集了杨廷华的DNA后,送到省公安厅打拐数据库,为杨廷华寻觅儿子打下了基础。本年3月30日,杨琴勇向福建省 安溪警方反映了寻觅亲人的状况后,警方也采集了他的DNA。9月初,经公安部打拐部分验证,杨琴勇恰是杨廷华21年前被人拐卖的儿子。
在黄杨,有自个的亲生爸爸妈妈,同胞姐姐和弟弟,骨血难分;在福建安溪,和养爸爸妈妈生活了十几年,豪情深沉。“我在那里有我的工作,谢谢养爸爸妈妈,他们 为我付出了很多,我是苏家仅有的儿子,虽然如今没有成家,但我要尽一个男子的职责,我会顾及两个家庭,两地的亲人。”在绥阳县公安局,杨琴勇与自个的亲 人、公安民警和志愿者这么谈起了将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