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昨天,《三苗与南土——
湖北主要考古新发现解读》图片展在
湖北省博物馆开幕,同题学术讲座在华中师范大学一起举行,作为全国考古作业会议的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全部回忆并提醒了我省这些年的严重考古成果及
湖北在长江文明甚至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主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省主动性考古作业成果明显。其间
随州叶家山墓地、
随州文峰塔墓地、枣阳郭家 庙墓地、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四方塘墓地当选2011、2013、2014、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唐崖土司城址在第二届“国际考古论坛”作为 “我国土司遗址”之一当选2013年至2015年的“国际十大严重郊野考古发现”。
以石家河古城为基地的江汉平原史前聚落考古,是我省考古作业重心之一。石家河遗址2011年度 考古作业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距今4000多年的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的特大型城址和区域政治基地。上一年考古作业者在该遗址瓮棺葬发现一大批玉 器,其琢玉工艺代表了史前我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昨天在讲座中称,这些惊天动地的发现,为长江中游文明 化程度提供了新视角。经过深入研究,他以为,这一期间文明认同的一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如,这批玉器大量出现精美的凤凰、虎、奥秘人物图画,并在这以后 的商周器物中多有表现,可见其被后来国家期间的文明所承受、传承,变成中华文明的文明符号或许文明认知共同体。“这不能不说是以石家河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 区对中华文明构成的巨大贡献。”
方勤还称,古传说中的三苗,亦或为长江流域绚烂的新石器时代文明——石家河文明的创造者。这以后,从早商的盘龙城到西周的曾国再到春秋战国期间的楚国,与之有关的考古发现均反映,
湖北是夏商周中心统治区域外的南土,在中华文明来源中发挥着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