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墙体广告 9月21日,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里的一条水泥路上,孩子上学读书,村民下地干活,人来车往,纷至沓来。“40多年了,这条路终于修好了,不只便当了,干生意收入也高了,真的是路通财就通。”该村紧靠路边开商店的侯中荣逢人就说。
今年70多岁的侯中荣老人,见证了村里道路的前后开展变化。多年前,老人在路边开了一间小杂货店,收入微薄。自今年村里道路硬化变成水泥路后,收入 逐步增长。侯中荣老人的商店也由原来的40平米扩展到如今的160平米,收入由原来每天缺乏百元增长至如今的300多元。受益于村里道路硬化建立,侯中荣 老人的变化只是村里的其中一个。
据理解,新兴镇东华村4000多人,由于产业不兴、交通不便等要素,限制村集体经济开展,招致村民收入低,生死水平难以进步。2014年该村被肯定 为贫穷村,在今年的精准扶贫中,该村分离实践,制定了扶贫攻坚举措,其中道路“扶贫”首当其冲。“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脱贫,修路是保证,这成了我们村里广 大干群的共识。”该村党总支书记韩德峰说。
今年6月初,在县、镇有关单位的协助下,东华村开端对村里一条40多年的泥土路停止硬化,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条宽4米、厚度20厘米的3.1公 里的水泥路展示在村民的面前。至此,这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彻底在人们的眼前消逝了。“这条路就在我们学校门前,没硬化前,路面上大坑套小坑, 特别是下雨天,学生就无法上学了。生源流失大,教师也不安心教学。”该村学校校长张宇法说,如今路面硬化了,畅通了,学生由原来的600多名增加到如今的 近千名,再也没有教师闹着要调离学校了。
“过去村里这条泥路烂得很,大车进不了村,一斤粮食都比外面少卖六七分钱。”村民侯进强说起过去的路很无法,“如今路好了,车能进来了,粮食不只能 卖进来了,价钱也进步了,收入也增加了。”村里道路的修复硬化,与镇上的主干路衔接起来,让村民的消费生活发作了基本改动。“以前村里有病人,耽搁治疗, 要死人,如今路通了,‘120’能够直接开到家门口了。”村民侯进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