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蚌埠劲吹“千重浪”

蚌埠劲吹“千重浪”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9月18日 11:09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安徽墙体广告

安徽蚌埠墙体广告   金色九月,正是橙黄橘绿时。
    淮河两岸,迎来了一年中收获的时节。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的不只仅是粮食。
    五载聚力前行,让这片丰饶的土地悄然发作变化。
    农业转型开展:全市新型农业运营主体总量达11250个,范围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10家,全市60%以上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运营,乡村土地承包运营权全部完成确权,“一块田”的探究释放了农民的消费生机。
    乡村蛹化蝶变:全市66个省、市美丽乡村建立中心村全面建成并经过验收,27个美丽乡镇和118个省、市、县区级中心村建立次第展开。
    农民腰包渐鼓:“十二五”前四年,农民收入连续完成两位数增长,乡村居民收入提早完成倍增目的。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2元,增长10.9%,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
    蚌埠,正精心描画着“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加快农业开展方式转变,坚持用工业理念开展农业,高度注重农业招商,舍得用农业资源嫁接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鼎力开展“种养加”、一二三产交融互动的现代大农业。
    五河县朱顶镇,秋实草业的10万亩苜蓿草场到了收获的时节。
    四年前普普统统的地步,往常经过流转曾经成了全国最大牧场的饲料地。草场旁,存栏奶牛4万头,日加工液态奶才能达600吨的现代牧业,具有一系列现代化的消费设备,让企业从消费到销售只需2小时,产品远销国内外。
    现代牧业副总裁陈红波引见说,10万亩苜蓿保证了蚌埠牧场的饲草需求,牧场项目还带动了周边近5000户农户的5万亩青贮种植,每年亩均增收150元以 上。刚流转来的土地由于长期过量施肥板结,保水性差,几年来持续施用密闭系统处置过的沼液,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苜蓿也长得越来越好。
    秉持环保理念,蚌埠牧场建立了36.8万立方米的粪污处置沼气池设备。经过沼气发电系统,综合应用沼液、沼渣,将沼气、养殖和种植技术停止优化组合,构成无污染的可持续开展的生态农业系统。
    用农业资源嫁接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鼎力开展“种养加”,推进一二三产交融开展。这是现代农业的“蚌埠理论”。
    总投资26.67亿元的怀远县百万头美味猪现代养殖产业化项目开工建立;五河县现代牧业二期低温奶消费线完工投产;固镇县亿只肉鸡项目新增出栏肉鸡4000万只;总投资达2.3亿元的百万只肉羊项目估计10月份全部建成。
    建立大基地,培育大龙头,创建大园区,树立大市场,创立大品牌……
    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科技创新等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开展。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要加快农业开展方式转变,坚持用工业理念开展农业。”市委书记周春雨屡次强调,要推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范围化、链条化,克制粗放运营、小范围运营、产业链低端运营等问题,不时进步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固镇县仲兴乡的陈争上,大学毕业后与妻子一同留在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任教。“老人们都说做农民没长进,我不信这个邪,要当出个新农民的样儿。”2009年3月,眷恋土地、怀揣幻想的陈争上和徐宁回到老家,借了10万块钱,当上了“羊倌儿”。
    往常,陈争上的“羊倌儿”越当越好,不只赚得盆满钵满,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协作社,带动周边养殖户致富达300多户。陈争上也因而取得了全国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安徽省首届乡村青年创业奖取得者、蚌埠市十大出色青年等荣誉称号。
    像陈争上夫妇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蚌埠还有很多。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打工返乡青年,他们把农民作为一种“新”的职业,具有高度稳定性。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运营,并且能充沛地进入市场,应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
    淮畔新农民,就是不一样。新型农业运营主体成为了稳粮增收的“主力军”。
    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培训新型职业化农民732人,引荐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先进典型人物10人。同时,展开以实验示范基地建立、包村联户效劳、农技人员才能 提升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农技推行体系建立。深化展开农民专业协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创立,今年新增市级示范社36个,示范家庭农场39个。
     稳定乡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土地一切权、农户承包权、土地运营权,依法推进土地运营权有序流转……乡村综合变革持续深化,敢为人先。
    变革是开展的最大红利。
    作为农民的命脉,土地是乡村关系中最敏感的一环。  新形势下深化乡村变革,主线依然是处置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在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68岁的邵志敏指着不远处自家19亩金色麦田说:“以前我家的承包地一共有零系统碎的9块,前年我们村里各家协商后抓阄儿,如今每家都换成了一块地。”
    以人为本,敢为人先!这是乡村综合变革的蚌埠肉体!
    2014年9月,由邵志敏、邵东洋等几个农户牵头,殷尚村东邵组的35户村民自发展开了换地并田尝试,经过农户协商、互换并块、抓阄儿分田,并预留好了 沟渠路等公共用地。最终,东邵组村民以签字摁手印的方式,将过去一家几处的小田块兼并成大田块,完成了一户一块大田。
    “一块田好种好收好管理。以前的小块地大机械用不上,土地纠葛多,流转起来也不便当。”邵志敏说。
    从系统化到“一块田”,看似土地自身的转变,实践上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农民,是农业综合变革的大胆尝试。
    去年6月,蚌埠市制定了《关于引导乡村土地运营权有序流转开展农业适度范围运营的施行意见》,用制度化鼓舞农户打破创新,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实 现“一块田”承包运营,处理承包地分散、细碎化问题。明白对施行“一块田”兼并土地100亩以上的村,依照互换并空中积每亩100元的规范停止奖补。
    目前,全市共有12个村民小组实行“一块田”运营,地块由原来的3967块并成908块。在总结经历的根底上,全市55个乡镇各选择一个村试点,并逐渐推 开。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户互换并地完成“一块田”承包运营面积已达1.85万亩,是2015年底3814亩的4.85倍。
    乡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步伐不只于此,乡村土地承包运营权确权注销颁证工作也展开得如火如荼。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已发证农户占申请农户的81.3%; 完成信息入库的农户占66.33%;完成材料归档的农户占50.22%,其中首批试点的怀远县各项根底工作全面完成。
    乡村要开展,产权需明晰。近年来,我市鼎力推进乡村集体产权股份协作制变革,首批试点的8个村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同时,依照“三级联动、一体建立、分级买卖、统一标准”的请求,全面启动市、县、乡三级乡村产权流转买卖市场建立。
    城市化如何推进?市民从哪里来?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只直接关系到从基本上处理农业、乡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持续安康开展,关系到变革开展稳定的全局。
    本着以人为本、保证权益、产城交融、就业支撑、城乡统筹、共享开展的思绪,紧紧抓住进得来、留得住、开展得好这三个关键环节,我市进一步深化户籍及其配 套制度变革,进一步进步根本公共效劳保证程度,进一步提升城镇承载效劳功用,着力让农业转移人口可以真正融入城市。
    与此同时,把乡村集体资产股份协作制变革植入“村改居”工作,作为集体资产处置主要方式,全市方案展开“村改居”工作的90个村将全面展开集体资产股份协作制变革。
    农业增效,农民方能增收。在农业变革的步伐中,着力构建新型农业运营体系不容无视。我市还积极引导农民经过租赁、转让、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运营权,开展适度范围运营。截至目前,我市流转土地210万亩,其中200亩以上范围运营的已达90万亩。
    把美丽乡村建立摆在愈加突出的位置,咬定目的不放松,突出重点抓推进,从“以点带面”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努力打造好农民幸福生活美妙家园。
    小桥流水人家,广场花坛农家……这里是江南水乡?
    不!这里是皖北平原。
    走进禹会区长青乡宗洼村,漫山鲜花映入视线。道路两边是层次鲜明、颜色绚丽的石榴树、柿子树、银杏树;房前屋后是青葱心爱、特征鲜明的小果园、小菜园。放眼望去,白墙红瓦在一片生气勃勃中互相映托,鲜花盘绕下,如织的游人正在农家乐中赏花观景、拍照纪念……
    “这里几年前还是‘灰头土脸’的传统乡村容貌。”宗洼村党支部书记李德亿说。
    经过美丽乡村建立,宗洼村分离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禹王农业等资源,开展了现代采摘农业、现代花卉种植和农家休闲文娱,成为远近出名的生态观光旅游胜地,每年吸收几万人到这里踏山观景。
    出于对规划的认同,村民们在渣滓清算、修整围墙、撤除旱厕、村庄绿化等过程中积极参与,村庄相貌和村民肉体相貌全都面目一新。
    宗洼村的开展,是全市乡村相貌面目一新的一个缩影。
    走进往常的蚌埠乡村,不只随处能看到小桥流水、花团锦簇的现象,还能发现精致而富有特征的广场、民居,走近一些,便是风光如画的池塘园圃。皖北平原,亦能秀美如斯!
    自2012年10月启动美丽乡村建立,我市盘绕村庄建立、环境整治等六大工程,量体裁衣、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推出了一批环境漂亮、设备配套、产业兴隆、大众认同的美丽乡村,好像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闪烁在淮河两岸。
    往常,随着66个省、市美丽乡村建立中心村全面建成并经过验收,27个美丽乡镇和118个省、市、县区级中心村建立次第展开,蚌埠在35.62亿元资金注 入下,曾经胜利地重塑了一个又一个新型乡村形象,探究出一条可操作、可复制、可推行、具有皖北特征的美丽乡村建立途径,让乡村容颜尽改,让农民的取得感更 强,让淮河两岸悄然崛起一股来自乡村的力气。
    建立美丽乡村蚌埠倾力而为。
    从规划到整治,从打造到维护,蚌埠美丽乡村的建立,历来都不是毕其功于一役。
    “长期坚持乡村美丽、村民富有,彻底改动乡村相貌、转变村民思想,这才是美丽乡村建立的真正效果。”市委政研室、市美丽乡村办主任荀异然说。
    往常,我市在推进美丽乡村过程中,愈加注重机制方法的健全和完善,努力将乡村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怀远县唐集镇李圩村,曾经渣滓满地,尘土飘扬。往常却是树木林立、道路整洁,一片美景。“美丽乡村,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李圩村党支部书记石荣芹说。
    美丽乡村建立以来,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李圩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将环境整治、公共设备管理、绿化美化、筹资经费等制度化,并签署协议书,将义务承包到人。经费则采取“镇补助+村补贴+村民恰当出资”的方式,保证了每年8000元的村庄管护费用。
    近年来,我市紧盯市场化运作机制,依照“权属明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一切、谁管理”的准绳,落实各级管护义务,经过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社会赞助相分离等方法,筹集中心村公共设备管护和卫生保洁经费,探究树立长效管护机制。
    全市乡镇和中心村已启动住户保洁费收取,签署门前“三包”义务书,划分管护义务区明白村民保洁义务……一系罗列措,加强广阔大众的主人翁认识,让大众本人入手共建共管美丽家园。
    我市在美丽乡村建立过程中,特别注重推进产村交融开展,着力突出产业特征、培育新型主体、开展休闲农业。全市8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立中心村的农民专业协作 社已达168家,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有51个、农业企业18家。2015年,村均集体收入13.39万元,乡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9元。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