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墙体广告价格 2014年12月29日傍晚,
深圳一纸限牌令,让
广东车市谁将称王充满悬念,佛莞上演了一场争霸大战。2015年,国V排放实施的一波三折,牵动着
广东车市的神经。去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享受三包需强制4S店保养侵权”的解读,给自行保养担心售后保修权益受损的车主,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走过2015年的精彩,新一年的车市的购车、用车生活,又面临着怎样的改变?业内人士指出,产能过剩的车市时代已经来临,购车
价格仍将继续走低;而用车方面,随着今年
汽车维修技术壁垒的打破,养车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2015三大焦点
从2014年年底
深圳启动限牌以来,
广东车市版图暗生变数,
深圳独大的车市地位正被改写。顺应市场的变化,众多车企也纷纷将重心转移。
谁将称王?从前半年的数据来看,由于佛莞远远抛离广深等其他城市,今年
广东第一车市的宝座,已锁定佛莞。由于上牌量统计均存在滞后,目前为止尚未见分晓。前年
佛山上牌量25.4万辆,
东莞21.6万辆,
佛山比
东莞多了近4万辆。去年上半年,
佛山新车上牌量为14.7万辆,
东莞新车上牌量14.3万辆,两者的差距缩小到4000辆。
业内人士分析,从表面上看,上牌量仅仅是一个名次之争,而非事关市场的地位和车商资源的倾斜。随着广深限牌的先后启动,佛莞已上升为华南地区两个最庞大的
汽车消费市场,各种试驾和展会资源从
广州转移到佛莞。而纵观2014年整个华南地区(多至
广东、
广西、
福建和海南)各主要城市的销量,
南宁上牌量为18.68万辆,
福州为12.28万辆,海口为6.30万辆。这些华南区主要城市上牌量,仍与佛莞存在一定的差距。谁争得第一,这不仅意味着
广东区域的“一哥”,更是华南区最具影响力的市场。
从数据来看,在上半年乃至前三季度,
佛山上牌量仍领先
东莞,但
东莞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数据显示,
东莞全年的总上牌量为279824辆,远远超过了2014年的总上牌量216116辆,同比增长29.5%。在这其中,有几个月的数据贡献特别大,2月42460辆,同比增长264%;11月39656辆,同比增长50%;12月37686辆,同比增长60%。
对于
东莞在2015年全年的上牌量近28万辆,
东莞市锦众4S店总经理陈练表示,这组数据与他之前的预计相吻合。陈练认为,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的运作,
深圳很多经销商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
东莞上牌流程,现在将战场改到了
东莞,
东莞上牌量增量较大不足为奇。而
佛山的全年总上牌量目前仍未公布,
广东车市“一哥”之争仍有悬念。
政策:国V实施推迟顺民意被赞
据悉,省环保厅此前发布了《关于
广东省提前执行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从2015年3月1日起,珠三角地区轻型点燃式(汽油)发动机
汽车全面实施国V车辆排放标准,市场上销售、注册和转入的车辆,必须符合国V排放标准。2015年7月1日起,对在粤东西北地区销售、注册和转入的轻型点燃式发动机
汽车,应当符合国V排放标准。同时,对在珠三角地区销售、注册和转入的公交、环卫、邮政行业重型压燃式(柴油)发动机
汽车,应当符合国Ⅴ排放标准;同时,停止销售、注册和转入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车辆。
据悉,国V文件从2015年2月15日发布到3月1日正式施行,仅仅只有半月过渡期。由于过渡期刚好横跨春节长假,实际仅有6个工作日。即使算上从2014年12月底传出“珠三角提前实施国V”到3月1日的实施,也仅有短短的2个月多几天,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国IV新车积压。根据省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当时全省非国V新车库存约为20万辆,设计库存金额达200多亿元。其中,
汽车销量占比较大的
深圳、
佛山、
广州、
东莞和
中山五大城市,库存积压最为严重,国IV库存比例占比约七成。
对此,2015年3月底,省环保厅官网发布通知,宣布珠三角地区实施国V排放标准的时间推迟到2015年12月31日之前,粤东西北则不得迟于今年6月30日,时限分别推迟了9个月和1年。这一次政策的及时调整,很好缓解车商的压力,普遍获得业界的好评。今年1月1日起,珠三角地区全面实施国V排放,历经8个多月的缓冲,国IV库存新车清理完毕,国V排放平稳过渡。
惠民:享受三包无须在4S店捆绑保养
2015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
汽车生产者信息备案公开情况评估结果,系统地披露了三包凭证和保修保养手册中存在的13项规避三包责任和义务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一些生产厂商强制把到4S店保养、以及合理改装与三包权利捆绑在一起,剥夺了用户选择权,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国家质检总局认为,车主对于
汽车保养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此外,对车进行安全的,符合技术规范的改装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显然不应与
汽车三包权益捆绑。而从2015年8月起正式实施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则对
汽车维修保养可不去4S店进一步明确。该规定指出,车主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
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
汽车产品召回、
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2016利好在前
购车:供大于求车价继续走低
在车市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
汽车供大于求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车企被迫主动减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汽车降价潮出现。2015年4月,
上海大众正式拉开了车企官方降价的序幕。在去年的下半年,新车上市大幅度调整
价格十分普遍。例如,雷克萨斯旗舰SUV车型LX570,指导价下降了30多万元;全新皇冠2.5L行政版仅售25.48万元;
东风悦达起亚新一代K5的2.0LGLAT车型,售价为15.98万元,让B级车的指导价进入15万元的
价格区间。随着新车光环的消失,去年大幅调价的新车,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优惠。此外,大量进口车型的纷纷国产化,也将车价拉低,例如
日产的楼兰、福特锐界等,车价降价明显。
除了新车外,二手车贬值会成为今年车市不可逆转的趋势。2010年
广东实施国IV标准之初,导致了大量国III车因迁移困难而快速贬值。根据国V的推进计划,珠三角之外的省内其他城市,将在今年7月1日全面实施。业内人士推算,目前全省
汽车总量中,不到一成车辆符合国V排放。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V车清一色从去年初才逐渐进入市场。
佛山骏威龙二手车总经理潘国光指出,在一两年时间内,二手车的车源普遍只能在本地进行同城交易或者售到外省,二手车的流通范围缩小,其价值也会随之下跌。值得一提的是,受限牌影响的广深,由于车牌价值高,二手车需求更小,二手车本地交易的空间更小,受排放政策影响会更大,二手车的贬值率更高。
用车:打破维修壁垒养车成本降低
自2016年1月1日,《
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车型维修技术信息将强制公开,否则将撤销该车型有关《公告》和CCC认证证书。根据《办法》,车企应将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
价格,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无歧视、无延迟地公开所销售
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不得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排除、限制竞争,封锁或者垄断
汽车维修市场。车企需要公开的维修技术信息中,除了电路接线图、电子控制系统故障代码等,还涉及
汽车生产者提供的用于售后服务的原厂零部件名称、商标和编号和专用诊断、检测、维修工具和设备及其相关软件信息等重要信息。时间方面,取得CCC认证的
汽车车型,
汽车生产者应在该车型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业内人士分析,维修技术壁垒被打破,此前4S店依靠技术壁垒而收取高昂费用,将会面临巨大冲击。普通维修店会因为技术壁垒消除,维修竞争力大增。不难预测的是,随着
汽车维修市场竞争加剧,维修养护收费会更加合理。
此外,大量团购模式的“养车APP”如途虎养车、养车无忧等平台的出现,也依托便捷、透明的呈现方式,给
汽车养护、维修的收费提供了可对比的收费参考。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
汽车养护收费将越来越透明、合理,进而直接拉低了车主的用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