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贵阳市乌当区建设全国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区亮点扫描

贵阳市乌当区建设全国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区亮点扫描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2月26日 05:02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贵州遵义墙体广告

        贵州遵义墙体广告  去年底,省委常委会议明确提出贵阳要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贵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贵阳市发展 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一个目标、三个建成”: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 小康社会。为推进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 《新贵阳》特推出《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专栏,推出贵阳各地、各行业的创新实践与经验。
  核心提示
  近年来,贵阳市乌当区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加快培育和孵化各类社会组织,不但助力全区社会和谐发展,也为老百姓提供了一项项更贴心、更实际的服务。
  细数乌当区社会组织成长经历,可谓“异彩纷呈”:2012年培育西南首家专业社区社会工作机构—贵阳市乌当区创新蔚蓝社工服务社;2013年成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014年基地改造提升为贵阳乌当公益园;2014年乌当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截至目前,乌当区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185家,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24家。其中社团96家(含49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89家。全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9个。2013年新增社会组织22家,年增长率为16%;2014年新增社会组织26家,年增长率为16%,超过中西部发展水平;2015年新增社会组织21家。
  以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为抓手,乌当区正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优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发挥社会组织在打造生态健康之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升级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平等互助  绽放心语之花
  节后上班第一天,走进贵阳市中天花园的侗医头疗店,听障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用手语交流自如。店里安静、温馨的氛围让许多客人流连忘返。这是乌当区同心思源助残促进会以商业模式探索打造的一家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的试点。
  李奉桦是侗医头疗店的一名听障工作人员,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的他还承担着店里设计师和促进会宣传助手的工作。对他来说,同心思源不仅如家一般的温暖,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很没有自信。”这是促进会运营总监郑立对李奉桦最初的印象。虽然拥有绘画和设计的才能,但李奉桦没有办法与健全人沟通,这也是他就业的最大阻碍。几经周转来到同心思源,李奉桦在促进会的帮扶和众多会员的陪伴下,不但承担起设计宣传画册和美化头疗店的职责,还帮助指导其他健全工作人员使用手语,促进互相之间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开朗起来。
  郑立介绍,侗医头疗是促进会的心语工程项目,通过发挥无声残障人士“双手灵动、心灵纯净、执行缜密”的优势,结合侗医头疗的疗法,为他们提供发掘最大价值的平台。同时,促进会还建立了“心语壹计划”基金,消费者在侗医头疗每消费一次,促进会将从中提取1元存入基金,用于促进听障人士的就业和发展。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帮助52名听障人士实现就业。
  “促进会希望通过陪伴和扶助,为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实现平等、融合、共享,营造真正的‘无障碍之城’。”郑立说,同心思源助残促进会于2013年6月在乌当区注册成立,是我省第一家践行以“自我造血”型公益组织为导向,致力于用商业模式建构可持续助残生态空间的助残社会组织,也是从乌当公益园中成功孵化的首批社会组织。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促进残障人士就业,还希望通过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关爱、关心、帮助残障人士的氛围。”郑立介绍,促进会在乌当区百宜镇拐九小学开展“阳光启航——聋农相扶”项目,组建以无声志愿者为主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周三开展手语及普通话的双语教学、组织合唱团、开展书法培训和小摄影家等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残障人士结伴成长、残健融合,受到拐九小学师生的欢迎。
  “同心思源,不但促进残障人士与社会同心,而且集合残障人士的力量回馈社会。”乌当公益园负责人甘泉见证了促进会的成长。他介绍,如今,同心思源不但搭建起了贵阳市听障人士的服务平台,而且将于今年4月成立南京同心思源助残促进会,力争让促进会的发展模式在当地全面推广。
  传经送宝  铺就创业之路
  春节假期已过,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的退伍军人韦明贤依然忙碌。他正急着和根雕协会的村民商量将根雕作品放在电商平台上对外推广。
  “没参加SYB之前,我对于经营和管理真的一窍不通。”韦明贤说,自己刚开始经营根雕生意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只是盲目地推广根雕作品。
  2014年,在乌当区工商局的推荐下,韦明贤参加了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为期10天的SYB培训。一开始韦明贤抱着“只有靠混才能度过”的想法,可是培训结束后,他却直呼:“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参加培训”。短短10天的培训让韦明贤受益匪浅,他学到了如何正确计算自己的经营成本,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事业,并且对未来也有了更加详细的规划。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创业者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成功创业。”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工作人员邱燕介绍,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于2013年3月正式揭牌成立,由共青团贵州省委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乌当区委群工委共同筹建,贵州实用技术职业培训学校承办,为准备创业或已创办企业的市民搭建以互助为基础的学习交流型平台。
  “过去给别人打工时,想法很简单,一旦资金短缺就一筹莫展。”正在乌当区百宜镇洛坝村经营苗圃的张廷俊是服务社培训的“常客”,他不仅参加了2014年SYB培训,而且还主动参加了2015年3月IYB的提升培训。
  “培训课程让我知道如何创业,如何管理自己的事业。”通过2次培训,张廷俊依靠苗圃创业的底气足了,更加自信。去年位于洛坝村的150亩苗圃走上正轨,全年营业收入达50余万元。
  “除了组织培训班,我们还与银行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贷款服务。”邱燕介绍,创业就业服务社与富民村镇银行合作,为众多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时间更快捷、办理程序更方便的金融服务,确保学员创业资金得到保障。截至目前,学员通过该平台贷款300多万元。同时,通过SYB培训班对学员进行管理和经营等相关知识培训,每位学员都拟出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创业发展计划,对于申报小微企业创业扶持资金更具优势。
  去年,乌当区创业就业服务社共开展15期创业就业培训班,其中8个社会班,下坝镇、百宜镇及新堡乡3个乡镇班,以及位于乌当区的贵州师范学院4个大学生班,共培训学员452人,合格人员420人,其中在校大学生108名,社会人员312名,已有149名实现创业、133名实现就业。贵州遵义墙体广告
  友邻相帮  构建幸福之家
  家住乌当区温泉花园的邱凤仙阿姨最近多了个新去处:乌当区友邻社养老服务中心,一有空就去坐一坐,甚至连午饭都在那里吃了再回家。邱阿姨笑称“友邻社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乌当区友邻社养老服务中心于2014年10月开始运行,以“激发社区活力,挖掘并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双向互动的互助支持网,促进老年人公益事业发展,提升社区爱老、助老、敬老的精神文化内涵,满足当前老年群体发展的需求,服务社区老年群体”为目标。
  “每周一到周五,中心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有13个项目,全部都不重复。”提起友邻社,邱阿姨言语之间充斥着温暖的笑意。从健康讲座、手工技艺、书法绘画到厨房技能,每周一到周五友邻社的活动各有不同,充满新意,让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连连称好。去年,友邻社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就餐及送餐、健康指导、上门生活辅助以及老年教育等各类服务,涵盖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群体。在全区提供经常性服务的老年群体约500人,建立健康档案425例,平均每天接待人次60-80人次,老年人就餐人数30余人。贵州遵义墙体广告
  “光靠社工组织活动是不够的。”友邻社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月说,中心自创立以来,以日间照料中心为工作载体,在提供社区服务的同时,通过建设社区长者公共生活空间,成立创新社区老年互助协会,推动社区长者的组织化建设,支持社区长者群体的协作能力提升,建立长者群体的自助和互助能力。截至目前,中心共登记值班志愿者、爱老助老志愿者、活动指导志愿者60余人,骨干志愿者20人。
  赵凤云阿姨是友邻社的“元老级”志愿者。“身子骨还能动的时候就要多帮别人。”这是赵阿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76岁的她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是社区和友邻社的骨干志愿者。她不仅积极带动周围老年人参加友邻社的活动,还主动传授厨艺,为居民制作装水瓶的小包等。居民们都说,赵阿姨不仅是友邻社的“好帮手”,还是居民们的“贴心老大姐”。
  “友邻社搭起了我们老年人互相沟通,吸收正能量的平台。”赵阿姨这样评价友邻社。在她心中,友邻社不仅是老年人活动的地方,还让老年人有机会结识了朋友,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新东西。
  “要将社区互助养老平台建设得更为完善,覆盖面更广。”张月介绍,下一步乌当区友邻社将针对较偏远的小区设立老年互助协会分会,吸纳更多的社区居民志愿者加入社区互助养老和助老行动中来。贵州遵义墙体广告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