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每每说道渡头,记者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么一幅画卷:湖面微澜,一叶孤舟,缄默沉静的老人单独等待着,看尽来交游往的人群,看尽富贵与落寞。3月18 日,记者来到包家镇甄桥村四组,在这儿见到了坐落于长命湖支流河畔的一洞桥渡头,它是那样的安静,在半个多世纪里,静静地等待着每一艘船舶。
重庆垫江
墙体广告 “在这个村庄长大的人,都有很多对于渡头的故事,渡头即是一道回想。”与记者同行的该村四组组长刘永林在看到渡头时,也心生慨叹。站在渡头前,刘永林陷入了回想。
重庆垫江
墙体广告 一洞桥建于清朝末,首要衔接原长命县乐温乡(现龙河镇)与垫江县包家庙(现包家镇)。1959年,因狮子滩电站的建筑而被逼撤除,以后构成渡头,首要用于甄桥村粮站的粮食运送,2006年粮站中止运粮,而逐步冷漠。
晨光的照射下,河水熠熠生辉;河畔的野草,
重庆垫江
墙体广告在和风的吹扶下,亭亭玉立;河边的船舶,早已收起了船桨,
刘永林说,最初乐温乡与包家庙被河流无情的隔绝,为便利交游,两地乡民出钱又出力,建起了一座石桥,因只要一个桥洞而取名一洞桥。从此,两地乡民靠 着桥彼此开展、彼此扶持。直到1959年,石子滩电站的建筑蓄水,致桥身被淹,不得不撤除,而本来的一洞桥也随之变成了一洞桥渡头。因为水面的上升,越来 越多的大型
重庆垫江
墙体广告船舶开进渡头,渡头也逐步热烈起来。
那时,渡头位于包家、新隆、乐温三地的交叉口,三地乡民的粮食、农商品都通过渡头运往外地,后甄桥村建起了粮站,交游运送公粮的船舶逐步增多。天天 船舶如梭,简直堵塞了河道。“我回忆中天天交游的船舶上百艘,最大的货轮达100吨,一般的货轮也有20至30吨。”刘永林说,运送公粮时,渡头更是热烈 非凡,成群结队的乡民挑的挑、抬的抬将粮食送上货船。
在刘永林的回忆中有着这么的一幕: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空,繁忙了一天的乡民围坐在河畔的草地上,一边喝着小酒一边闲话家常。女大家搂着孩子笑盈 盈地坐在船头,望着累了一天的老公,低声叮咛着喝慢点。船上的帆被好好地收了起来,船上的桅杆高高屹立着,在晚霞的映照下煞是好看。
但是,这么的美景并未继续多久,2002年国家撤销收买公粮,粮站中止了收粮,2006年粮站的粮食被运空,船舶也逐步脱离,渡头由此阑珊。现在, 这儿早已没有了高高屹立的桅杆,没有了来交游往转移粮食的乡民、没有了响遏行云的船工号子,通过年月的洗礼,现在,这儿只剩下一些农家小舟穿梭于渡头,还 有静静流淌的长命湖水……
一洞桥渡头,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见证着小村的开展和变迁,见证着一日日越来越夸姣的日子,在每个乡民的内心,它不仅仅是一个渡头,也是的一个历史的象征。年月更易,渡头的风景和人文会一直这么连续到现在,多少年前是如此,多少年后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