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墙面
广告 一株油茶树,有多大能量?在丰城市丽村镇,它带来了工业扶贫的精准之力,带来了绿色展开的汹涌动力。
丽村有3万亩红土丘陵极宜种油茶,如今已栽种高产油茶近两万亩。农户力争上游种油茶,千丘百岗满眼绿如海,这儿正驶上高产油茶工业链的“高铁”轨道。
短短几年,丽村以油茶扬名,蜚声省内外。全省高产油茶工业展开现场会在这里举办,游坊村成为“
江西高产油茶第一村”。
农民热心高,荒坡成为“绿宝盆”
真是大手笔!走进茅头村,放眼望去,起起伏伏的红土丘陵都栽上了一尺以上的高产油茶苗。
江西墙面
广告“看,这一片触及湖头、港边两个村小组,栽了2600亩,人均有6亩地。”站在丘顶,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平大手一挥,像一名运筹帷幄的将军。
茅头村这片大手笔,由101户农户创造。港边村小组70岁的张金林一家,老两口带着一个孙子日子,是低保户。春节后,他家16亩山全栽上了油茶,一风闻本年要共同套种红薯,老张匆促跑到组里“抢”政策。
老张亲耳听过,也亲眼看过,知道高产油茶是个宝。“5年可摘果,7年就盛产,亩产鲜果有1000斤,出油60斤,一亩收入有2400块钱。我家16亩,一年收入快到4万块钱,脱贫了!”
港边村小组长黄少军笑道:“从前这山上,就长荆棘杂草,有一点油茶树也早就老化了,
江西墙面
广告摘不到茶籽。如今,挖机上山,把地一整,就都抢着栽种高产油茶。”黄少军一家四口有24亩山,全部栽种了高产油茶。
本年春节后,丽村镇新栽了7000多亩高产油茶,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全镇高产油茶面积到达近两万亩。丽村7.8万亩山林,有3万亩非常合适栽种油茶。
前两年,镇党委书记李微喜烦参半。喜的是,农民自觉展开高产油茶的积极性很高,脱贫致富、绿色展开的路子走对了。烦的是,不少老板想到丽村流转山林,常常缠着镇领导求支持。“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说服他们走。”
“从前想方设法把山林租出去,如今都自己藏着栽油茶。那些想流转山林的老板也不来租地了,知道来了也是白来。”黄少军说。
从“甩不掉”到“爱不行”,丽村镇的荒丘如今成了“绿宝盆”。
江西墙面
广告它给了农民脱贫、增收、致富一个定心丸。
政策接地气,工业补链有生气
荒丘为何成为了“绿宝盆”?说来则话长。一个富民工业、绿色工业的展开、强壮,并非易事。但李微说要害得抓住六个字:选得准,扶得稳。
油茶是丽村的传统栽培业,但山上底子都是老油茶林。游坊村也不破例,8942亩林地大多数是老残油茶林,收不到啥油。2008年,国家施行新的粮棉油政策,补助资金开发高产油茶项目。丽村镇“嗅”到了机会。
“作为典型的丘陵城镇,丽村之前一贯找禁绝推动村庄经济展开的方向。”李微说,国家政策一来,高产油茶工业展开的瓶颈就逐个打破。比方,每亩补助500多元拓荒整地费用,就啃下了最大的硬骨头,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出产热心。
有利地势,有利地势,人和,展开高产油茶适逢其时。游坊村,成为丽村高产油茶工业展开的试验地。
选准了工业,若扶不稳,一样面对失利或许。镇党委多次征求农民定见,探求试行“四共同分”方式。即共同方案、共同整地、共同购苗、共同栽培,分户处理。此方式,各家山林各家栽,整地不必自己出钱,购苗不必自己儿操心,出产技术有人教导,农民只管上山栽种、处理、摘果。
几年间,游坊村高产油茶面积从170亩,增加到7000多亩,底子全掩盖。其间近4000亩已有收成。游坊村亦被省林业部门认定为“
江西高产油茶第一村”。
村民饶云珍说起油茶乐陶陶:“栽种油茶不耽误搞副业,它就是个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啊!”
“还得加把劲,再扶一扶,延伸工业链,让油茶工业展开得更稳,让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脚步再快一点。”
江西墙面
广告镇领导介绍,上一年镇里开端施行“五共同分”方式,即在原先“四共同分”基础上加上“共同套种”,让扶持政策更接地气。
油茶工业脱贫致富,品种是要害,科技是中心。镇里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施行油茶套种红薯,从速完结“绿色鼓起”。
上一年,丽村从省农科院引入最新红薯品种,并进行了试种。本年,全镇先方案套种600亩红薯。这种红薯藤短,只需30多厘米;产量大,上一年试种亩产3000公斤;品质优,细长匀称,味道香甜。
风闻本年红薯只方案600亩,许多农民抢着要政策。
为给红薯找“婆家”,李微一刻也没闲着:为红薯注册商标,印制包装袋,联络超市、工厂、电商找销路。“销路不成问题了。红薯卖得出,农民才有积极性。”李微说。
油茶工业一旦与科技“联婚”,就会发作汹涌力气,完结小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