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皖江在线报导, 每3分钟一件集装箱被卸下装上货车,36小时内近20条驳船停靠港口,进出口标箱挨近5000个,2016年开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加了20%以上……这是天顺港繁忙现象的一瞥,一起也是
马鞍山施行“以港兴市”战略以来港口经济加速开展的一个缩影。上一年全市累计完结港口货品吞吐量9205万吨,同比增加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5万标箱,同比增加61.6%,增幅居长三角24个港口城市榜首。一起,全市累计完结进出口货品总量1568.9万吨,同比增加26.1%,稳居全省榜首。这些年,全市聚集“以港兴市”,港口建造加速推进,交通网络加速织造,临港工业持续开展,效劳环境日益优化,对外敞开不断深化,港口经济出现快速增加势头。
群策群力高位推进。国家作出加速长江经济带开展严重决议计划后,市委、市政府积极行动,抢抓机会,提出施行“以港兴市”战略,努力把长江、港口资本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从“因钢立市”到“以港兴市”的战略转移。2015年初专门举行全市“以港兴市”发动大会,对推进“以港兴市”作业进行全部发动部署。市领导带队先后赴
上海、
舟山、
深圳、
重庆、
合肥等地港口调查对接,推进沟通协作。市政府印发了《
马鞍山市推进“以港兴市”作业方案》,将34项阶段性方针使命纳入全市方针考核。市政协举办加速开展临港经济资政会,为“以港兴市”作业建言献计。市委宣传部、
马鞍山日报社等部分一起策划了“中国名港行”特别报导,营建了稠密的空气。 “以港兴市”在
马鞍山已构成共识,变成
马鞍山转型晋级的代名词,变成全市作业的重中之重。
港航建造提速提质。上一年以来,一大批要点港航项目建成或开工,
马鞍山与港口配套的基础设备建造不断上演着“速度与热情”。慈湖归纳码头主体工程、天顺港口集装箱新仓储区、芜申运河
马鞍山段航道工程等一批要点工程建成交工,长江港口仓储物流园、长江
马鞍山段江心洲航道整治工程加速推进,马钢、长江港口、全能达电厂等
公司码头晋级改造,码头靠泊才能由5000吨提升至2万吨,大大增强了
马鞍山港口的中心竞争力。强化岸线资本维护,会集治理不合法占用港口岸线设备,撤除港口严重违建38个,清理标准岸线场所56处。不断创新作业行动,在全国创始了港口岸线揭露挂牌出让的先河,发出了全国首张“港口码头”产权证,不只推进了港口资本的整合,也推进了港航基础设备建造的出资主体多样化。
交通网络齐头并进。畅通无阻的集疏运系统是港口开展的重要保障, “铁水联运”、打通港口通道“最后一公里”对推进“以港兴市”具有积极作用。跟着郑蒲港铁路开工建造,慈湖公铁大桥、九华路过江地道等项目有序推进,马滁高速、205国道
马鞍山段、206省道郑蒲港段等工程建成通车,巢无高速
马鞍山段、226省道二期、367省道、驷马山干渠、姑溪河航道维护性疏浚等工程加速推进,
马鞍山立体交通网络的“筋骨”正在逐渐成型,掩盖一江两岸、内联外畅的集疏运系统正在日益完善。
临港工业蓄势兴起。 “以港兴市”离不开“筑巢引凤”。2015年
马鞍山临港工业有了实质性开展,经过“内生外引”,
马鞍山大力开展配备制造、电子信息、食物加工、临港物流等工业,共签约44个项目,总出资123.5亿元,其间亿元以上项目28个,10亿元以上严重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14个。现在,总出资5亿元的钢晨物流园已投入使用,总出资10亿元的盛通合运物流园项目一期3万平方米已封顶,总出资20亿元的御香苑冷链保税物流园正在加速建造。
合肥—郑蒲港—太仓航线的注册,
马鞍山天顺港与
南京、
宜宾等港口牵手结盟等,都有力拓宽了港口的经济腹地,招引外地货源来马中转。天顺港每月集装箱进出口装卸船只密度已达70多艘,业已开展为皖江地区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敞开开展协作共赢。2015年9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
马鞍山口岸郑蒲港对外扩大敞开,
马鞍山港变成我省榜首个一江两岸一起对外扩大敞开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经过积极争取,郑蒲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成功获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准筹建,
马鞍山归纳保税区申建有序推进。跟着敞开协作的不断深化,
马鞍山市政府与
舟山市政府签订了加速推进江海联运开展战略协作协议,两市组成跨区域协作联盟,在港口建造、货源组织、江海联运等范畴树立长时间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与此一起,
马鞍山海关深化推进无纸化通关、关检协作新模式、区域通关一体化等各项改革,以招引更多的进出口
公司就地报关直运,现在,无纸化通关份额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