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深泽乡翠坞村党支部书记黄子球,年过五旬,每天坚持写日记,村民都称他为“日记书记”。自2010年以来,黄子球已经用完了13本日记本。篇篇日记,记录了该村的发展变化和治村心得,也诠释了一位村支书的为民情怀。
党员动起来,村民跟上来
旧村改造任务繁重,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尽快完成任务。
——摘自黄子球的日记
走进翠坞村,一派新
农村景象。在这个不到80户人家、仅200多人的小村庄,九成村民已建好或正在建造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新房。昔日的旧村,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美丽
乡村。
黄子球说,2010年,村里启动旧村改造时,一些住惯老房子的村民不乐意搬迁,而且村里也缺乏启动资金,困难重重。为了赢得更多群众的支持,黄子球号召村干部和党员先签搬迁协议,而且村主要干部以个人名义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看到村干部不仅带头搬迁,还贷款垫资后,不到一个月就有74户村民签下协议。
村民黄国华家经济困难,加之小孩在上大学,始终不愿搬迁。黄子球见自己多次做工作无效,又让妻子去做黄国华妻子的思想工作。“没钱我帮你去借,等你们小孩毕业后挣了钱再还……”一来二去,黄国华夫妻慢慢心动了,就先建了两层新房。后来,黄国华家那片地被征迁了,又用补偿款加盖了两层半楼房。“多亏了村干部苦口婆心!”黄国华感激地说。
脑筋动起来,发展快起来
县里启动“百花村”建设,我提议用废旧轮胎来做花坛和装饰,没想到大家都很支持。
——摘自黄子球的日记
每到周末,不少游客慕名来到翠坞村。记者看到,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一个个彩色废旧轮胎做成的小花坛,颇具新意;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轮胎成了花园的围栏,韵味十足。村子当中,一个袖珍版的“三潭印月”映入眼帘,四周的花坛是用五彩轮胎做的,湖中的三座石塔也由轮胎组合而成,特别有意思。
黄子球自豪地说,现在,翠坞“三潭印月”在全县已小有名气。看到村里旅游人气日渐上升,村党支部今年又作出一项决策:打造一批精品农家乐,让村里的美景,不仅给村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更带来物质上的富裕。
行走在翠坞村,汇集村干部和村民智慧的创意景点一个接一个:山脚的水泥防护墙上,用红白两种轮胎做了一副巨型象棋;村间小溪边,用竹子、木头和轮胎,做起充满
乡村韵味的流水器和水磨……
旅游兴起,村民也纷纷返乡创业。去年刚从外回村的黄安星告诉记者,他打算在村里办一家
乡村画廊,与
乡村旅游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