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在中国和在英国一样,大学教育更注重的是学习成果。
天津大学的学生近日听了一堂讲座,主题是他们的校园生活中常常被无视的一个方面:恋爱。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3月30日报道,当天上午,这所大学新开设的《恋爱学理论与理论》课程推出第一讲。听讲是自愿的,但是参与者会修得学 分,并被教授“恋爱心理学和恋爱经济学,还将上礼仪课和参与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沙龙’,他们还将与生疏异性停止预先布置好的接触”。
报道称,中国年青一代城市居民对恋爱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开放,但是该国的约会文化依然比西方激进得多。
天津大学开设的这门恋爱课是由学生社团“鹊桥会”组织的,该课旨在鼓舞坦率和安康的约会习气。
“鹊桥会”的创建者王蕊对《泰晤士报》记者说:“触及的话题是普遍的,包括恋爱中的法律问题、言行举止和约会技巧,以及爱对方之前要先爱本人的理念。”
包括心理学专家在内的讲师受邀讲述各种与恋爱有关的课题,学生将被鼓舞与异性听讲者结对停止互动练习。教学大纲中还包括旨在促进异性之间彼此了解的活动。
王蕊说:“我们依据性别把学生分组,并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比方‘什么样的妆容最漂亮’。男生和女生的答案会不同。另一个需求讨论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应该有异性朋友。异性之间能否存在真正的友谊?”
报道称,中国父母通常会强迫子女在大学毕业后结婚生子。但是,在上大学期间,学生们常常被告知专心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校方对学生谈恋爱的态度大相径庭。包括
天津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都接纳并鼓舞开通的恋爱态度,其他大学则持高度激进的传统恋爱观。
2013年,
浙江大学曾在校内张贴海报,鼓舞“大学期间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
同一年,
广东财经大学则对学生说,恋爱的学生之间假如有婚前性行为,可能会被开除。
2015年,
吉林建筑大学出台了制止男女同窗在校园内牵手的规则。
王蕊说,
天津大学的学生对新开设恋爱课程的反响是积极的,约有800人报名。社会上对此事则是各种反响都有。
一位社交媒体用户写道:“当爱情与学分挂钩时,它还能地道吗?”另一位社交媒体用户说这门课“是一门允许学生找性伴侣的课”。
王蕊并没有由于这些批判意见而畏缩。她说:“我们希望让教师和心理学专家传授学问并阻止不用要的问题。学生在处置恋爱问题时会更成熟。”
报道称,性事并不在对学生最终评价的考量之列。王蕊说:“只需学生听讲五次并提交一份2000字的恋爱观报告,我们就能够给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