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好空气著称的
惠州也开端筹谋“通风廊道”了。《
惠州市区通风廊道专项规划研讨》(草案)日前向社会公示,初次提出在
惠州市区构成“四条城市级风道、四大城市级补偿区、四大组团作用区”的通风系统框架,希望经过规划手腕完成必要空间管制,到达自然通风、增强流通、缓解热岛、稀释污染的作用。
比方,在夏季的中心城区,把温度较低的郊区风带入城市,或将城市中的“凉风”送往温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域,经过空气交流降低中心区温度,缓解城市雾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好空气著称的
惠州也开端筹谋“通风廊道”了。《
惠州市区通风廊道专项规划研讨》(草案)日前向社会公示,初次提出在
惠州市区构成“四条城市级风道、四大城市级补偿区、四大组团作用区”的通风系统框架,希望经过规划手腕完成必要空间管制,到达自然通风、增强流通、缓解热岛、稀释污染的作用。
比方,在夏季的中心城区,把温度较低的郊区风带入城市,或将城市中的“凉风”送往温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域,经过空气交流降低中心区温度,缓解城市雾霾。
惠州市区
城市级风道4条
城市级风道共有4条,是肯定
惠州市区主要夏季盛行风向和整个风道网络的中心,是构成风环境的重要廊道,主要走向为东南方向(右图蓝色箭头)。
1白云嶂峡谷风道
2淡水河风道
3西枝江-东江下游风道
4东江上游风道 惠城中心区
一级风道5条
中心城区一级风道是构成风环境的重要廊道,主要走向为东南向、南向及东南-南向,散布于东江、西枝江、绿地河湖水系密集地域,以及城市高等级区域性主干道。
1西枝江-东江下游风道
2
惠州大道风道
3四环东路风道
4国道324风道
5惠南大道风道
二级风道9条
中心城区二级风道是辅助一级风道的重要廊道,主要分散在道路、城市绿地、城市河湖水系,集中在热岛环境密集的地域或者是集中在热岛效应比拟严重地域的上风向,进步通风才能。
1尖峰路-鹅岭南路风道
2南岸路风道
3金山大道风道
4下角路-梅湖路风道
5人民路风道
6三环东路风道
7金龙大道风道
8文华二路-经五路风道
9横一路风道风道作用区严控地块开发强度
分离现状地形特征、风场特征、总体规划规划及生态框架等要素停止综合剖析,在惠城中心区构成“五大风道、四大补偿区、六大主要作用区”的通风系统框架。
五大主要风道为:西枝江-东江下游风道、
惠州大道风道、四环东路风道、国道324风道、惠南大道风道;四大补偿区为:东江下游补偿区、东江上游补偿区、西湖-红花湖补偿区、西枝江补偿区;六大主要作用区为:老城风环境作用区、水口风环境作用区、江北新城风环境作用区,以及三个远期风环境作用区。
补偿区和作用区都有各自的限制,以保证通风廊道能起到作用。就拿中心城区风道的三大主要作用地域——老城风环境作用区、江北新城风环境作用区、水口风环境作用区来说,在这三个区域内,将严厉控制地块开发强度,引导构成错列式建筑规划形态,优化街道的走向。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地块规划、建筑规划、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街道走向等。比方,建筑密度宜坚持在30%左右;街道要与夏季主导风向成约30°~60°的夹角(下图)等。
风道掩盖地域不倡议新建建筑
通风廊道掩盖地域的控制自然愈加严厉,通风廊道的宽度、两侧建筑规划、植物种植等都有明白请求,例如,一级风道所经过的河流湖水周边建筑高度普通不宜超越9米,建筑密度不宜超越20%;中心城区的通风廊道还进一步提出,该区域内普通不倡议新建建筑,若新建,则建筑高度不宜超越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