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掩映在
广东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村头小山下的廖仲恺留念碑,这几日相继迎来了一批批前来扫墓祭拜的当地中小学生、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留念碑前,划一地摆满了各种花篮。
今天上午,在
惠州市区某学校任教的王教师又来到幸福村,向廖仲恺留念碑敬献花篮,然后探望在这里义务守碑66年的老人杨畅。出于对廖仲恺先生的敬重,王教师每年都不忘来这里扫墓。
幸福村陶前自然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廖仲恺衣冠冢和留念碑就坐落在村头小山下。89岁的老人杨畅出于对廖仲恺的敬重,义务守护留念碑和衣冠冢66年,从当年23岁的年轻小伙子,不断守到如今青丝苍苍、步履踉跄。在60多年的光阴里,他每天都在反复做一件事:早上起来认真地打扫留念碑周边散落的渣滓,接着再用布蘸水,细细擦拭碑上的灰尘。有了杨畅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仔细守护,这里显得宁静而整洁,碑身一干二净。
史料记载,1925年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分子刺杀。为惩处他在国民反动和辅佐孙
中山立下的丰功伟绩,193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将其迁葬
南京中山陵侧。同年,为让廖仲恺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他故土
惠州陈江幸福村建造衣冠冢,竖起了留念碑。由于廖家后人不住在村里,留念碑建好后无人管理,至1949年已杂草丛生。1950年,杨畅主动承当起守护廖仲恺留念碑的义务。
往常,89岁高龄的杨畅身体大不如前,走路都要拄着拐杖渐渐前行,但假如有人前来祭拜,他还是会乐呵呵地走到墓园,给大家解说廖仲恺的事迹。
由于行动不便,每天清扫碑园的任务正式移交到了他的小儿子杨玉清和孙子杨卓基的身上。杨玉清8岁就跟父亲去守护廖仲恺留念碑,从小遭到父亲近爱反动英雄的熏陶,对廖仲恺留念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
广州读书的孙子杨卓基,则会在每次放假回家后,跟着父亲去清扫墓园。
据杨玉清引见,今年自发前来廖仲恺留念碑扫墓的人比往年要多很多,这两日,先后有惠环办事处平南小学等当地的学校组织学生前来扫墓,每个学生逐一献花,还有仲恺高新区科教文卫办公室等单位也组织前来扫墓。
杨玉清说,父亲为廖仲恺守墓坚持了一辈子,他的子孙一定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