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墙体广告 4月3日下午,76岁的库尔勒市建设街道凌达社区韩载坤老人和往常一样,换上练功服,拿起太极剑就朝落成不久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惠聚苑”走去。
在凌达社区常年活跃着祥和柔力球队、秦韵艺术社和万年青舞蹈队等5支老年文体队伍,总人数达到300人;而社区原有的一间室内活动场地因面积狭小,无法满足平时排练之需。
去年5月,库尔勒市为提高村(社区)阵地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全市59个村、78个社区的服务大厅张贴“民事服务站”标志,指定村(社区)、“访惠聚”工作组干部作为“民事报账员”,对居民反映并由网格员登记到“民事账本”里的问题,村(社区)进行逐条分析,确定“挂账”干部、解决办法和解决时限,并进行公示。
“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站了,听说是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那咱们就去反映反映”……
老人们的诉求受到凌达社区党委和市委组织部驻社区“访惠聚”工作组的高度重视,通过积极与规划、城建、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当年9月,投入30余万元的3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终于开工了……
“我们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里可以弹唱跳舞,大家都成了好朋友。”韩载坤说。
库尔勒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社区党建办主任朱鸿煜介绍,对村(社区)办理群众诉求确有困难的,各
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和“访惠聚”工作组协调帮助解决,确保为民服务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发挥实效。
截至目前,库尔勒市通过推行“民事账本”工作法,累计为各族群众解决涉及民计民生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5001件,有力地促进基层党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