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至7日,世界技艺大赛——中国技艺人才培育经历交流顶峰论坛暨第44届世界技艺大赛(局部项目)
广州市选拔赛等系列活动在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
现场,人力资源社会保证部职业才能建立司司长张立新透露,第44、45届世界技艺大赛分别于2017年、2019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俄罗斯喀山举行,我国将认真做好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艺大赛申办工作。
对此,世界技艺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表示,他支持中国申办世界技艺大赛,“自1997年以来,我们没有在亚洲地域举行过世界技艺大赛,中国很有希望。”他还透露,目前双方初步提议,
广州、
上海、
天津、
重庆四个城市之一可作为世界技艺大赛举行地候选,但还未有定论。“我置信,无论哪个城市作为中国的代表主办,都会很棒。”
同时,由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主办、
广州市职业技艺审定指导中心指导、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承办的第44届世界技艺大赛(局部项目)
广州市选拔赛也拉开了战幕。来自
广州各大技工院校的100多名技艺好手参与了本次选拔赛,竞赛项目包括CAD机械设计、制冷与空调、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信息网络布线、商务软件处理计划、平面设计等7个世界技艺大赛项目。
在本次选拔赛中拔得头筹的选手将代表
广州市参与第44届世界技艺大赛
广东省选拔赛,并有时机代表国度参与2017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艺大赛。
据理解,世界技艺大赛由世界技艺组织每两年举行一届,是当今世界位置最高、范围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艺竞赛,被誉为“技艺界的奥林匹克”。 作为社会热词的“工匠肉体”,往常不再只是制造业的专有名词。本次世界技艺大赛——中国技艺人才培育经历交流顶峰论坛以“共谋人才培育,助力产业起飞”为主题,来自世界技艺组织、国度人社部、台湾中华技术人力开展协会、香港职业锻炼局、澳门劳工事务局职业培训厅及世界知名企业的数十位指导和专家,用全球化视角对工匠肉体停止了跨地域、跨行业的深化交流。
谈工匠肉体 高技艺程度与专注肉体需兼备
“全球都有这样的共识,社会经济的开展除了需求高技艺程度,还需求专注肉体。”世界技艺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说,随着时期的进步,如今曾经超越了工业时期纯劳力的请求,企业需求的并非普通劳动力,而是聪慧和职业肉体相分离的人才。
在西蒙·巴特利看来,往常提工匠肉体,并非指过去的小工艺手工作坊者,而是手、心、脑并用的肉体。中国近年的开展让世界震惊,但中国依然需求具备工匠肉体的人,不只是有丰厚工作经历的人,也需求具备工匠肉体的年轻技艺人才,充实到人才队伍中。
“
广州的年轻人踏入世界技艺舞台生长,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将来的中国匠人。”西蒙·巴特利说,在技艺人才的培育方面,
广州市技工教育的根底性作用至关重要。
这些年,
广州技工教育在探究
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方面先行先试,构建了共同的“
广州形式”,成为全国技工教育变革创新、积极探究的胜利典型,也在国际竞赛、国际协作中擦亮了
广州技工教育的品牌。“假如中国一切技工院校都有像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教育形式,未来的技艺人才会很多。年轻的技艺人才会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在技艺上推进中国的产业技术改造,提升经济转型的效度,推进整个经济的运转。”西蒙·巴特利表示。
谈技艺竞赛 竞赛不是目的,要用技艺推进世界开展
“世界技艺大赛的任务是提升技艺人才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展示技艺促进经济开展、成就个人的重要性。竞赛并非我们的任务或目的,虽然它是达成愿景的最佳载体。”西蒙·巴特利说,希望世界技艺大赛能像奥林匹克运动一样,经过技艺推进世界的开展。“无论什么竞赛,可以改动人们的观念、增加社会效益,才算真正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他强调。
“世界技艺大赛,更多的是依据世界规范权衡实操表现,为各成员体反应世界范围内最前沿的技艺规范和教育理念,协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各国的职业教育体制。”西蒙·巴特利表示,经过竞赛可以看出各国的培训质量,比照各国培训的办法,完善各国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对促进教育有鼓励性。
“经过世技赛研讨成果的应用,我们培育出更多的优秀选手,他们在世界技艺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青年的技艺程度。”谈及世界技艺大赛的作用,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汤伟群说,学院将世技赛中隐含的世界技艺人才规范以及选手培育办法,转化、应用到普众的技艺人才培育上,同时带动专业建立、课程建立和师资建立,全面提升学院技艺人才的培育程度。在此根底上,及时输出世技赛转化研讨成果,引导我国技工教育向国际接轨。
谈技艺教育 利于处理学用落差及就业衔接问题
“上世纪90年代起,在台湾产业开展从技术密集迈向研发的过程中,教育界局部认识产生了观念上的错误导向,自觉进步人才培育的学历层次,而非质量层次,把很多好的高职提升为专科、把专科提升为技术学院、把技术学院提升为科技大学,并纷繁增设研讨所硕士班博士班。结果硕士博士一大堆,而真正懂专业的实务技术员及工程师,却找不到。”台湾中华技术人力开展协会声誉理事长谭仰光如此描绘台湾职业技艺教育曾经走过的歧路。“技艺培训机构的数量与范围逐渐减缩,技艺人才培育的义务逐渐倾向技职院校。随着大专院校疾速扩增,高职学校未增反减,且实习课程缩减,学生多以升学为优先。于是一方面企业人力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学校毕业生的学用落差和就业衔接问题严重。”
“专家们呼吁厘清需求高技艺人才的产业,增强施行和推进校企协作,减低学用落差,增强就业衔接,同时适度减量或兼并大学院校。”谭仰光说,台湾也在讨论推进德国双轨制技艺教育锻炼形式,即学习与理论分离,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学习,一半时间在工厂和企业实习。
“把职业教育及培训重塑成职业专才教育并不局限,职业教育亦同时包括由本港高等教育院校提供的课程”。香港职业锻炼局项目经理邓伟雄引见说,为推行职业教育,香港政府会提供财政赞助,推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援助先导方案,改善职业教育学生的薪酬、工作环境和进阶途径。
往常,技艺教育也在讨论国际互认,共享高素质人才。澳门特区劳工事务局职业培训厅技艺审定处处长张玮引见,2009年12月,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厅与澳门劳工事务局签署了《粤澳职业技艺开发协作协议书》,并于2015年6月签署了《粤澳劳动及社会保证相关事务协作专责小组协作协议书》,以促进两地在职业培训及技艺审定范畴的协作及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