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墙体广告 厦门白鹭自愿联盟的自愿者认真解说,游客们听得入神
从对不文明说“不”,到发现文明之美,
厦门白鹭自愿联盟转型了。往后,在漂亮的鼓浪屿上,这群“最文艺”的自愿者将化身为文明使者,带领市民游客探寻鼓浪屿人文之美,助力鼓浪屿申遗。
17日上午,在自愿者的带领下,第一批15名海西晨报读者登上了鼓浪屿,他们与厦航的空姐、空少、飞翔员一同感受鼓浪屿前史悠久的侨乡文明。
空姐变身导游成风景线
“好美,他们都是自愿者吗?”上午9点多,钢琴码头一抹蓝色身影导致世人重视,自愿者们身着厦航空姐服装,手中拿着文明宣导牌。在探寻鼓浪屿侨乡文明
的路上,空姐们踩着高跟鞋,手举着宣导牌,绕着鼓浪屿走了快到一圈。绰丽的身姿与鼓浪屿的文艺情怀相得益彰,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纷纷拿出
手机,
上前合影摄影。
从黄荣远堂到海天堂构、黄家花园,再到黄赐敏别墅、八卦楼,在这几个具有侨乡文明代表的修建前,自愿者们亲自为读者解说背面的故事。自愿者不只有空姐,还有飞翔学员、机务、客运营销员、地服等。
“每个修建背面都有着华裔‘教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抱负。咱们挑选侨乡这个主题,是想让更多市民了解到鼓浪屿侨乡文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厦门白鹭自愿联盟厦航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他们结合鼓浪屿申遗要素,提炼出的一条文明探寻之路。
听完后更了解琴岛文明
这群“游客”有
厦门本地人,也有来厦日子十多年的新
厦门人,他们都是海西晨报的忠诚读者,跟着自愿者的脚步,他们沉下心来,认真地听解说。
洪锡龙是老
厦门人,本年61岁,在
大同路长大。童年时,他经常来到鼓浪屿。在他印象中,那时的鼓浪屿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处处堆积着石块。而如今鼓浪屿发生了无穷的变化,变美了。他这次来,还带来自个设计的鼓浪屿书签,并送给自愿者。
“尽管来鼓浪屿好几次,但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前史。”叶雪霞也是
厦门本地人,她通知记者,这次来的含义不一样,她不只是“游客”,也是一名自愿者。
与叶雪霞一样,本年72岁的黄永祥也是一名老
厦门人。他的宗族从前是鼓浪屿上的大户人家,抗日战争期间,黄永祥的父亲和叔公就住在鼓浪屿上。“尽管我住得离鼓浪屿不远,但我很少来这里,也几乎不了解鼓浪屿的文明,这次是我首次听解说。”
吴建新一家人一大早从海沧赶来,从1975年首次登上鼓浪屿至今,这已经是吴建新第八次登上鼓浪屿。63岁的吴建新说,他的爸爸妈妈是
厦门人,年轻时去到
新疆,他在
新疆日子了60年。如今他返回爸爸妈妈的老家久居,也想看看爸爸妈妈从前日子的环境。
自愿者提早踩点演练
解说过程中,自愿者们引经据典,还时时与读者互动。能够看出,为了这一场解说,他们做了精心的预备。
自愿者小戴说,为了出现非常好的作用,自愿者们提早一天就来到鼓浪屿,把旅游的路线走了一遍。
“我认为鼓浪屿的特征就是小资,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深层次的文明内在。”李聪来自
河北,是厦航的地服,在变成自愿者之前,他对鼓浪屿文明并不了解。李聪
说,想让读者听懂他的解说,他自个就得先消化,再精粹,为此他还特别请教了导游解说窍门。“从前我也是一名游客,但如今我成了自愿者,比当游客体会更
多。”(海西晨报)
新美
墙体广告官网:http://www.hbxmad.com/ 咨询热线:400-60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