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我这两天胃有些不舒适,准备去王医生那看看;王医生人好,体检都不收费。”昨天一大早,琼花观社区居民郑宝珠就去了社区卫生效劳中心。郑宝珠所说 的王医生,是王家华医生。说起王家华医生,四周的居民交口称誉:她下岗再创业,为居民免费体检,为重症患者免费送诊;推出“二八”药方,让居民花小钱看大 病;每年收入一半捐给特困居民……
每张药方控制在28元以下
每年一半收入捐给特困居民
王家华是一名党员,曾是一家集体企业的厂医。2001年,所在企业破产,王家华没有泄气,在社区支持下,自筹资金兴办了社区卫生所,后来更名为社区卫生效劳中心。
“我们有小缺点都到王医生这里看,3块钱能看好的病,她绝不会用5块钱。”郑宝珠经常来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丈量血压,聊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她说:“王医生是好医生,对艰难户,她还会主动大方解囊。”
琼花观社区的居民都晓得,王医生推出了
扬州无独有偶的“二八”药方,就是每张药方
药品价钱严厉控制在28元以下,让居民花小钱、治好病,这一举措引得周边社区的病人也纷至沓来。
据理解,琼花观社区居民去王家华那体检全部免费,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对象看病,全部按8折收费。此外,王家华还从有限的
医疗收入中, 每年拿出50%用于特困居民
医疗救助金,年均8万元左右。“社区门诊都是自傲盈亏,王医生把实惠都让给了我们,她还怎样吃饭?”居民们都很感恩这个老做 “赔本生意”的医生。
掏1万多元为艰难病人买药
家庭
医院搬到九旬老人床边
居民王玉琴家住东关街91号,不幸患了尿毒症,每周需求3次血透,每年的
医疗费用都是一笔天文数字,丈夫由此患上了忧伤症,连正常上班都难坚 持,而女儿正在读高中,也是用钱的“顶峰时期”,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王家华得知后,每周上门免费巡诊两次,往常曾经坚持了5年,本人掏钱给王玉琴购置辅 助
药品,累计开支达1万多元。
同时,王家华还发起社区门诊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制定了帮扶王玉琴一家的方案,确保王玉琴的女儿顺利读完大学,仅上学费用,王家华就单独承当了2万多。
王玉琴逢人便说:“假如没有王医生的关心,我基本没有自信心还留在世界上。”今年元旦,王家华收到了王玉琴女儿从大学里寄来的一份贺年卡,寥寥数语,情真意切,充溢了对王家华的感恩,并表示本人也要向王家华那样做人。
姜月芳老人年过九旬,年初因风寒招致半身不遂。思索到老人行走不便,王家华在她床边上办起了家庭
医院,不但打针、挂水,还担任喂药,为了避免老人烫着,王家华将服药的开水用调羹搅了又搅,放在嘴边吹了又吹,直到温度适中,才一口口地喂到老人嘴里。
等到老人好转,她拉着王家华的手说:“王医生,你待我比亲生女儿还要亲,等我能出门了,我一定要到菩萨面前为你烧一炷高香。”而王家华则表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希望女儿接力帮扶助对象
春节居民家宴表感恩
竹西社区有个8岁的小男孩小田,从小父母离异,父亲长期患有肉体病,不能正常工作,既不能给小田温饱,也不能给小田关爱。王家华把小田归入本人 的帮扶对象,给小田带去了酸奶、水果、糕点等好吃的,看着孩子饥不择食的样子,王家华鼻子直发酸:“小田啊,今后我就是你的亲奶奶,我要把你培育到大学毕 业!”
思索到小田到大学毕业还要15年时间,王家华今年已有60多岁,她照顾女儿:“假如我活不到那么长的时间,你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面对母亲的 嘱托,女儿严肃地点了点头。据琼花观社区的工作人员引见,王家华是社区慈悲超市的发起人,先后为慈悲超市捐献了被褥30多套,色拉油50瓶,大米1000 斤。
因长期做好事,王家华人缘极好,每年春节都会碰上剪不时理还乱的“费事”,大家一定很奇异,一个医生会碰到什么样的“费事”?
那是由于请她吃饭的居民太多了!对王家华来说,发自肺腑的心意不忍回绝,但是,容许了这一家,又得罪了那一家。
为了搞均衡,她不得不赶赴“流水席”,去年春节大年初三的晚饭,有人算了一下,王家华一共跑了12家,张家吃半个肉圆,李家吞几块鱼,王家喝半杯酒,吴家又尝几颗油炸花生米。事实上,只需王医生到场,主人就心称心足了。
琼花观社区的孩子,还编了一首童谣:“琼花观是古城,
医疗效劳送上门,社区有个王医生,她是安康的维护神。”都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言语,真实地反映了大人的心声。
新美
广告: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