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墙体广告 2015年4月1日起国家全面停止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后,大兴安岭林区企业面临木材产量锐减、销售低迷,生态、民生、转型项目资金缺口巨大的情况突出,人民银行牙克石市支行积极协调牙克石市各家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生态、民生、转型项目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效果进一步显现。
一、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监测协调机制。积极支持
内蒙古森工集团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建立调查研究与信息沟通机制。人民银行牙克石市支行多年来跟踪关注该集团经营发展、管理体制改革、生态保护建设、民生政策落实、经济产业转型等情况,适时深入该集团主管部门及所属森工
公司调查了解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各环节融资需求及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情况,通过调研报告、信息反映向上级汇报;二是建立政银企融资需求与信贷支持协调指导机制。人民银行通过召开金融工作协调会、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研讨会以及参加当地政府召开的经济金融分析会、林地工作协调会等,指导金融机构结合各自支持信贷经营目标,关注林业经济民生融资需求,其条件具备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建立金融支持林业信贷监测制度。建立辖区金融支持林业经济社会发展信贷监测制度,定期了解反映金融机构向林业经济社会各环节、各主体发放贷款情况,考察信贷政策在林区落实程度,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贷款支持。2015年4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实施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合计达到2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70亿元,有效缓解了停伐造成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2016年3月末森工集团流动资金贷款余额达到20.62亿元,比停伐前增加7.24亿元,增长47.09%。
(二)提供优惠待遇,重点支持林区棚户区改造建设融资需求。
内蒙古森工集团棚户区需要改造面积达798.58万平方米,涉及147844户家庭,遍布所辖19个林业局及总部所在地,总投资90.63亿元,但棚改资金缺口达42.43亿元,在人民银行的协调指导下,牙克石市各家金融机构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贷款支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信贷创新,根据林业现实困难实施了优惠待遇。自2010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林业棚改工程建设贷款15.70亿元。其中2015年停伐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林业棚改工程建设贷款3.5亿元。
(三)创新信贷产品,努力推动林业产业持续发展。一是与担保机构合作,解决林业中小企业担保难形成的融资难瓶颈。针对中小企业多数提供充足有效的担保条件比较困难的现实状况,积极与牙克石市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降低利率上浮幅度以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支持了绿色食品产业经营发展,2015年4月以来,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向以山野菜、野果、矿泉水等林下产品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435万元。二是推出惠农(林)信用卡循环贷款,支持林木深加工产业经营发展。2015年4月以来,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向以木制品加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130万元。如农业银行牙克石支行向牙克石市拓孚林化制品有限责任
公司发放1000万元信用卡循环贷款,在规定期限和授信额度内可通过信用卡随时借款和还款,大大方便了企业,降低了成本。三是推出商户联保贷款,进一步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如信用社对商户联保贷款实行信用社授信、多户联保、按约还款、责任连带、互相监督、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贷户于贷款期限内在累计余额不超过最高授信额度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随机借入,暂时不需用的回笼资金可随时归还使用,2015年4月以来,已支持2户企业850万元的融资需要。
三、金融支持林业发展取得的实效
(一)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大兴安岭林区连续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增长、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林区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0.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89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了6257.76万立方米,有林地蓄积增加了1.046亿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7立方米。与实施天保工程前比较,有林地面积增加了74.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57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增加了1.813亿立方米,有林地蓄积增加了2.109亿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6.16立方米。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让“绿色林区”更绿、更丰满。“十二五”期间,林区累计完成更新造林19万亩,补植补造123.5万亩,人工促进更新21万亩,全面实现了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态功能更加完备的目标。三是林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共新建管护站214座,
移动管护岗64个,森林管护标志牌390块,大大提升了林区森林管护水平,极大地改善了管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一是有13.92万户近39万林业职工或家属告别棚户房迁入新居或原有房屋得到维修改造,林区职工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二是推动了国有林区生产力布局,撤销30个林场,扩大了森林腹地无人区面积,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结束后至少可返还林地面积4000公顷。三是推动了资源节约、实现了公共服务共享。将林场棚户区职工向林业局局址及旗市所在地移居,实行集中供暖,大量减少了职工烧柴对木材资源的消耗,同时这部分职工能共享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成果。
(三)扶助林业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促进了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林区各类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后,补充了流动资金的短缺,使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运行;有的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部分企业还进行了厂房扩建、增加了设备,扩大了产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的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林区绿色食品产业、木材深加工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等规划锁定的新型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基地趋于形成。据调查,获得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因此增加固定资产5.2亿元,产值增长了30%以上,利润总额提高18%,推动了林产中小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