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墙体广告 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两目的”的村级经济壮大方案。昨天,记者从市农办、农经部门得悉,截至2015年底,全市经常性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276个经济单薄村的转化任务已全面完成,年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到达85.1%,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开展的运转机制根本构成。
施行“一村一策”转化计划
位于嘉善县西塘镇的金明村曾是经济单薄村,为了壮大该村集体经济,西塘镇扶持该村“异地开展”,将西塘景区入口的绝佳地块交由金明村停止商业开发,每年可获取20多万元租金。村集体有钱了,村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2014年,崭新的水泥路修到了村民门口
和田头,让村里沼虾养殖户乐开了花,如今许多水产商直接开着
汽车到虾塘边收买,便当又省心。
随着乌镇旅游业的兴起,该镇虹桥村许多村民借着“
东风”办起了家庭旅馆来增加收入。如何管好这些旅馆?村干部商议后,提出成立“乌镇人家”旅游协会,将家庭旅馆归入协会统一管理,协会对会员旅馆收取保证金和一定的管理费,以保证协会的日常管理,让村民能够大大方方做生意。去年,村里还出资120万元,结合乌镇其他15个股份经济协作社抱团建立乌镇首个“一站式”大型多功用综合市场。市场运营以后,每年将增加集体收入十多万元。
去年,我市各县、镇两级把开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加以打破,持续增强资源整合,施行“一村一策”计划,量体裁衣扶持转化。在政策扶持方面,加大项目、税费、用地、审批等支持力度,全市协助立项274个,落实土地指标1681亩,总投资20.1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5.9亿元。在结对帮扶方面,707个机关部门和企业参与结对,落实帮扶资金4656万元。
变“输血”扶持为“造血”开展
桐乡市石门镇郜墩村由郜村和大墩两个贫穷村兼并而来,兼并后愈发积贫积弱。2000年,4家村办企业悉数倒闭,村里所欠外债到达了1500万元。失去就业时机后,不少村民又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形式,收入持续降落。
2007年村级组织换届后,张晓平中选为该村党总支书,并开端了他的“强村方案”。2008年,郜墩村成立了桐乡市首个农民创业园——桐乡市郜墩农民鞋业创业园。往常郜墩村具有大小皮鞋企业、个体工商户130多家,已成为名声远扬的“皮鞋村”,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慕名而来。有了更多的就业时机,分开土地的村民便有了颇为可观的收入。
如何变“输血”扶持为“造血”开展,不断是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方案”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们村在2013年8月就参与了第一批‘飞地抱团’项目,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极大改善。”平湖市林埭镇共和村相关担任人说,当年该市15个重点扶持村、2个重点提升村战争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强村结合投资有限
公司,各村应用土地复垦出来的指标“飞”到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造规范厂房停止出租,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在7万元的根底上增加了近25万元。去年启动的“54村抱团建立”是平湖市又一个“强村方案”项目,招租后估计可为54个村均匀增加年收入20多万元。
据理解,近年来
嘉兴在总结推行抱团开展、资源开发、资本运营、效劳创收等形式根底上,探究“飞地抱团”、“虚拟股”帮扶等形式,促进各经济单薄村自主开展。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卖等全部归入
乡村集体产权公开买卖平台,实行阳光操作,2015年全市村级集体资产年租金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