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墙体广告 4月21日起,红网推出“蓝色洞庭——聚焦环洞庭湖生态文化游”大型报道。该报道将持续十天,陆续介绍
岳阳、
常德、
益阳三市的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在系列报道的《
岳阳篇》中,
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和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各地游客发出热情邀约——“春暖花开,环行洞庭,美丽的
岳阳欢迎你。”(4月25日红网)
“
岳阳有山有水,怀抱八百里洞庭,坐拥一批国家森林公园”,更有“柳毅传书、二妃殉夫、斑竹滴泪等动人的爱情故事”,加之汨罗江畔留下的屈子足迹,将环洞庭湖区域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精品景区,建设宜游江湖名城,可谓恰逢其时。而对于
岳阳民众而言,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更是一次普惠民生的发展契机,环洞庭湖的开发要结合精准扶贫的理念,给沿线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看到地区腾飞的希望。
从实践角度而言,让旅游资源惠及民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一些地区热衷争夺名人故里,比如西门庆故里之争等等。有的地区,没有开发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搞所谓的故里之游。这种不接地气的旅游资源开发,既无法真正打响旅游品牌,也让地区民众为失败的旅游策划背锅。更重要的是,一方民众利益受损,让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变得更加艰难。
而参考成功案例,比如
益阳十八洞村的旅游资源开发,正是结合民生诉求,根据地方实际所走出的科学决策。比如
湖南凤凰的开发利用,让当地民众获得了看得见的好处,有了增收的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唯有注重让旅游资源惠及民生,这种开发利用才可能获得民众拥护,获得生命力。
具体对
岳阳而言,环行洞庭开发,要注重把地区民众纳入决策程序,要注重回应民众的发展诉求。因为
岳阳作为一座有丰厚历史底蕴与自然资源的城市,如何走向世界,要靠地方民众来当“旅游文化大使”。毕竟,旅游既是人与景观的互动,也是人与人的互动。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去引导游客感受人文与自然景观的魅力,旅游资源才会变得鲜活起来。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给民众,特别是贫困民众留下角色,正是留下发展希望。他们既能配合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也能通过这种开发,实现收入增长,补齐地区发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