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墙体广告 随着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立成为省委、省政府的严重战略,“加快
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立,加快向建成辐射周边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目的迈进,尽 早展示建好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故土的‘意味意义’,疾速成为560万
淮安人的共同追求。”刚刚完毕的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重新的高度深入论述了做好城市工 作的重要意义和处理城市开展问题的办法途径,关于更好地推进
淮安中心城市建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肉体新要 求,以愈加前瞻的视野、愈加容纳的襟怀、愈加精彩的手笔,推进中心城市建立不时迈上新台阶,真正让
淮安这座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成为经济增长的中 心、生态修养的容器、文化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乐园。
“一条铁路”
联通南京都市圈
记者近日看望连淮扬镇高铁
淮安段施工现场,虽然阴雨绵绵,但
工地没有一处歇工。目前桩基施工已完成设计量的86%。该铁路纵贯苏北、苏中、苏南,对增强
淮安与省会城市
南京的联络,具有重要意义。
“下班后启程,夜幕来临就能抵达省城
南京,说好的同窗聚会定然不会迟到。”
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效文说,随着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线路的建立以及规划中宁淮高铁等推进,
淮安交通半径延伸到
南京、
上海。
依据省委、省政府对
淮安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该市规划设计了城市开展三大格局,即大都市格局、大交通格局和大产业格局。市规划局规划 处宋伟处长引见,大交通格局是大都市和大产业格局的根底。目前
淮安已构成“四横三纵一联”水运骨架航道和“四横四纵”的高速公路构造,铁路“米字型”放射 格局也已构成,更重要的是将来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将经过
淮安,这些大交通格局构成后,极大有利于
淮安融入
南京都市圈。
大交通格局为大都市格局的构成提供了可能,
淮安城市空间构造不时优化,中心城市格局不时壮大。目前,市域已构成“一主三副一带”(一主即
淮安中心城区,三副即盱眙、金湖、涟水,一带即宁连城镇开展带)的空间架构。
姚晓东表示,
淮安城市建立要抢抓机遇拓展空间,依照“东融西拓、南联北接”思绪,推进区域根底设备互联互通、产业互动开展,主动全面对接
南京江北新区、加快推进宁淮同城化,推进盱眙、金湖、洪泽融入江北新区开展,市域整体融入
南京都市圈。
市发改委副主任高金宝引见,
淮安与
南京挂钩协作15年来,共举行18次宁淮挂钩协作项目签约大会,签约项目533个,总投资686亿元,其中已 有20个项目投产达效。经纬纸业、中央新亚百货、苏宁电器、南外
淮安分校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
淮安,让
淮安市在区域交融中完成“精明增长”。
“一辆电车”串联四大城市组团
8月4日一早,
淮安市民屠芳刷卡乘上有轨电车,赶到位于
淮安区的国际商贸城门店上班。她通知记者,“每天上班要跨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和
淮安区四个区,有轨电车开通后,这段上班旅程既温馨又准时。”
据引见,自去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以来,
淮安有轨电车客流量持续攀升,日均客流量由8000人次增加到1.3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到达 3.38万人次,总客流量达290万人次。有轨电车不只便当了市民出行,电车线路还串联了清河区、开发区、生态新城和
淮安区四大城市组团,贯串了商业中 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等五大中心,像一条纽带把城市各组团和功用区联成一体。
有轨电车的建成通车以及市区众多道路工程的施行,较大水平上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今年中心城市建立最夺人眼球的无疑是启动城市快速路建立。市长 惠建林引见说:“完善和提升城市功用,是打造
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关键。这条快速路从城市中心区的外围
西安路、
延安路、迎宾大道以及黄河东西路构成新的 道路资源,快速通达是其最主要的建立目的。”
截至今年7月底的最新数据显现,自“十二五”以来,
淮安累计投入资金4350亿元,编制规划了4150个中心城市建立项目,目前已建成1991个,如
淮安万达广场、市体育中心等,使城市功用更为完善,城市化率达57.46%,比“十一五”末进步12.46%。
“中心城市建立项目,
淮安连年以市政府‘一号文’方式下发,这在全省还是第一家。”市住建局城建处处长朱沛军引见,
淮安市中心城市建立还分别摘 得
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完成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妙的城建夙愿。她举例说,
淮安市道路通达工程的施行,让市民出行均匀耗时较2013年下 降34%。
今后一段时间,
淮安市还将继续把做强功用作为城市建立的突出重点,强化片区功用支撑,坚持将处理好人的问题作为城市工作基本价值指向,不时改善市民寓居环境和出行条件。
“一条运河”钩沉悠远历史文脉
“17:50在御码头上船,华灯初上,里运河两岸灯光灿烂。迎着透彻亮堂的运河水,品味着沿线的历史人文典故,真让人恋恋不舍……”
淮安网友龙文近日在淮水安澜论坛分享了他夜游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巧妙感受。
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淮安段。据引见,
淮安古城与里运河相伴相生的历史,生动诠释了城市“因水而兴、弃水而衰”的规律。为再现“绚丽东南第一州”现象,2013年起,
淮安市启动了“里运河文化长廊”建立,大手笔打造
淮安版“清明上河图”。
“里运河文化长廊北起大闸口、南至堂子巷,中心区总长度15.6公里,大小项目数百个,总投资260亿元。”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立管理办公室 主任蒋维林通知记者,今年共方案施行60个项目,已开工建立34个。清江浦1415、中国运河文创中心(酱醋坊)、中国漕
运城等严重支撑项目正在按序时进 度施行中。
作为省委、省政府定位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如何持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彰显个性,成为
淮安决策者们考虑的重点。
淮安自古为水运枢纽、南北要 冲,千里淮河与千年运河在此交汇,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在明清时就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华交通枢纽和漕粮储地及商业城市,是名不虚传 的“运河之都”。“这些厚重的文化都不应吞没在
现代化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清江浦1415项目担任人尹希海说,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绚烂的
现代文化交相 辉映,才是我们打造清江浦1415街区的宗旨。
据引见,
淮安市还将深化发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漕运文化、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水乡文化等文化富矿,彰显城市的共同魅力,让
淮安这座城市“有根有魂”,愈加有个性有气质有品位。
新美
广告: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