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
墙体广告 上一年11月3日,嘉陵江(南充)·丝绸之源研讨会在高坪区举办,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章玉钧,省民俗学会会长、川师大教授、巴蜀文明专家谭继和等26名省、市专家专家以很多史料和新近发现,佐证支撑南充为南边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发源地观念。
史料记载,南边丝绸之路以南充为起点,故南充又称“丝路源点”,南充丝绸以
成都为中转站,经
云南、入缅甸、抵印度。“南充具有南边丝绸之路、北 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3条丝路主要节点和重镇的特质,南充丝绸文明的位置和历史作用清楚明了。”谭继和以为,南充是南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发源 地,这是不争的现实。
中国古代对于丝绸来源的传说甚多,最为闻名的是黄帝元妃嫘祖始创栽桑养蚕之术,即人类养蚕的鼻祖。那么,嫘祖究竟是哪里人?西华师大教授康大寿 发现,目前国内史学界有关嫘祖的家园有3种说法,最有代表性的为
四川盐亭。“嫘祖出生于盐亭县金鸡镇。”康大寿说,金鸡与西充县东岱乡相邻,历史上,这两 地时分时合。东岱曾从盐亭划归西充,距西充县城仅20公里。从这一视点看,嫘祖与南充有相关。
跟着对司马相如生平研讨的深入,专家们发现,司马相如对后人的奉献,不仅仅是创立了汉赋,还在于拓荒了西南夷。原来,早在张骞没有翻开通往西域 的北方丝绸之路曾经,西南先民们就已打通了一条从
四川成都至
云南滇东一带的“五尺道”。而带领西南先民拓荒这条通道的,恰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拓荒西南夷,目的无外乎是打通西南与东南亚的联络,这种联络之一即是互易商货。”西华师大历史文明学院院长蔡东洲以为,当年互易商货的过程中,不扫除南充产丝绸产品以产品的名义被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