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墙体广告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纺线车、牛耕地用的犁、打糍粑用的碓窝子、装粮食用的睡柜、称量粮食用的升角斗、打谷子用的风车、运送货物的推叉子……5月8日,市民走进
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黄金小学农耕文化园,200多件
乡村劳动和消费中运用的旧工具在
现代化的书香校园里逐个摆开,顿时让人眼前一亮,仿如逾越时空到了古代的
乡村。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为了让学生理解湖湘历史和外乡文化,黄金小学秉持“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美德人”的办学理念,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吟诵《弟子规》大课间操等国学特征教育根底上,进一步丰厚国学内涵,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学校教员应用节假日走村串户,搜集
乡村废旧农具,共搜集到各类农具200余件,其中有些濒临失传的农耕消费生活用具有100多年历史,具有文物珍藏价值。
黄金小学农耕文化园分为两层,一楼的一室和二室是耕耘播种的农耕用具,三室和四室是稻谷收打晒扬的农耕用具,呈现了整个农业消费的过程;二楼则是关于生活起居的生活用具。这些消费生活用具较为细致地展示了湖区农耕文化的源流、农耕用具、粮食加工存储、炊事饮食、传统风俗、休闲文娱、
乡村工匠、农副消费、交通运输等
乡村农耕文化的全景图。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为了让国学与农耕文化更好地交融,在每一间陈列室里和橱窗外,学校还精心配有国学弟子们书写的古诗楹联或再现农耕时的图画。翰墨含香里品读农耕文化,在这里,历史与
现代碰撞,传承与创新融合,悄悄抚摸着陈列的农耕工具,每一件都凝聚着先辈们的勤劳和聪慧,一股历史凝重感迎面扑来。
“学校就是要经过校园文化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农具、理解农具,亲手参与农耕理论劳动,品味农耕乐趣,传承农耕文化,感受培育农耕文化‘勤劳、效劳、发明’的肉体质量。”学校担任人引见,学校在全面打造国学特征的根底上,以农耕教育为抓手,充沛应用本地丰厚的农耕文化资源,分离学校的理论基地果园、菜园,让学校农耕文化园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研讨农耕文化的乐园,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学习传统民俗文化和传承民俗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