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墙体广告 玉林有据可查的罐头、腊味食品始于何时何人?一些种类和工艺传承下来,成为人们口碑中的“老字号”,但绝大多数埋没于时间长河,仅以老人的记忆或一两件物证传播于世,“
玉林罐头腊味食品业祖师爷”陈次玉,便是这样一个消泯于时间的传奇。
创办
玉林第一家罐头食品厂
5月4日上午,新民社区小新村渭庐,89岁的陈琳老人对记者翻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匣子。
陈琳何许人?她便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玉林信昌织染布庄东家、
玉林织布业先驱陈渭琮的女儿。陈次玉即陈渭琮胞弟、陈琳的叔父。
陈次玉与胞兄一样有一个聪明灵敏的脑瓜子,胞兄入了织布业,他钟爱的却是食品加工与烹饪。一个管穿、一个管吃,兄弟俩可谓包揽了当年民生两大项。
上世纪20年代初,陈次玉协助哥哥开辟
梧州、
广州、香港一线的布匹销售网点,亲临他境,他发现这些中央的人们爱吃罐头和腊味,这类食品不但热销且利润丰厚。凭着对食品加工业的喜好,他决议在
玉林搞罐头、腊味加工产业。
陈次玉买回了各种罐头、腊味制品,逐一对其滋味、配料停止品味、解析,重复研讨实验,凭着天资及聪明才智,最后选定了最佳配方和工艺,并控制了一套消费 技术。1925年,刚跨进“三字头”年龄的他独立创业,创办了“鬱兴
公司”。把小新村祖居陈绍实祠门前的大地坪、东端大门口及一些闲屋场地作为加工作坊, 族人把这里称为“腊味厂”。这是
玉林有据可查的第一家罐头腊味食品消费厂家。
禾花雀罐头的美味无法用言语形容
创业伊始,为保证原料来源,陈次玉在祖居周边3亩多空地上种满了从外地引进的甜竹,以收获竹笋。又在祖居空地荒原中搭盖鸭棚饲养本地鸭,保证了消费罐头、腊味食品的局部原料供给。
当时鬱兴
公司的罐头种类有竹笋、荔枝、苦瓜、豆角、鲮鱼、禾花雀等果蔬、肉类罐头,四时不同;腊味种类有腊肠、腊肉、腊鸭、金银引(猪肝内夹一肥猪肉条)等。其中,禾花雀罐头是鬱兴
公司响当当的精品招牌,共同的调料、工艺,独有的风味,吃过的人无不盛赞其美味。
“禾花雀罐头是如何的好吃?我真是无法用言辞表达,总之在那以后,我在市场上再没吃过那么美味、令人耐人寻味的食品了。”陈琳老人忆起幼时曾在叔父的厂 里吃过的禾花雀,言语间仍无限憧憬。她打了个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在北街粤东会馆旁,有个姓周的老人,人称“亚星”,摆了一个地豆瓜子小摊,凡吃过他制造的 地豆瓜子的人无不赞不绝口,越吃越好吃,恨不得连壳也嚼碎吞下去。陈次玉的禾花雀罐头就跟亚星地豆瓜子一样,共同美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