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墙体广告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近日,笔者在位于皖北的界首市采访理解到,截至6月7日,界首市53万亩小麦夏收工作根本完毕,国度卫星监测和中央实践监测未发现一处火点,标志着该市完成了新一年秸秆禁烧“零火点”的斗争目的。 三条中心措施被推行
“界首秸秆禁烧‘零火点’目的的完成,主要得益于采取了短茬收割、粉碎还田、免耕直播‘三条中心措施’。”界首市市长何逢阳引见说。
为根治问题,界首市深化大众,普遍搜集意见倡议,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应用找到了“良方”。2013年界首市就出台了相对成熟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应用、农机补贴等工作计划。 为推进短茬收割,界首市严厉制定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规范、收割机械准入制度,请求一切收割机械必需装备秸秆粉碎或打捆设备;并对每台农机指定1名村干部或大众监视员跟机监视,保证留茬高度不超越10厘米。同时,多渠道组织近2000台收割机抢收小麦。 为完成免耕直播,界首市普遍推行运用新型机播耧。并在上级农机补贴的根底上,2013年又投入300万元,对新增的1330台精播机,每台给予500-1000元的再补贴,确保夏种作物及时播种。
但在计划实践推行过程中,局部大众对秸秆还田产生质疑。有大众以为秸秆还田会形成土壤疏松,不保墒,还有大众以为,假如不烧会形成公开害虫增加等问题。 界首市种植大户齐岗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是秸秆还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响应政府号召,早在2012年,他就试着改装本人的大型收割机,胜利完成了低茬收割10公分以下,同时加挂粉碎机,完成麦秸秆全部还田。
事实证明,从2013-2016年,齐岗范围种植的近2000亩小麦、玉米均获大歉收,亩产达千斤以上。齐岗说,秸秆还田的作用在当年不太明显,但两年后,秸秆变成了有机质,土壤的构造、肥力都会显著改进、加强。
秸秆还田成了“宝”。据理解,秸秆还田可进步农作物的抗旱、耐旱才能,起到保肥保墒的作用,并能够减少人工肥料运用量,100斤秸秆还田后的肥力相当于9.6斤复合肥。 “2013年,界首市完成了全市不着一把火的斗争目的,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呈现。”界首市环保局副局长田一平引见,大块地步小麦秸秆得到短茬收割和粉碎还田,但大型收割机进不去的小地块,产生的废弃秸秆大众无处堆放,有的只好堆在路边、沟边,容易形成交通事故或水体环境污染。 据理解,界首每年种植小麦50余万亩,全市小麦秸秆总量约29万吨,综合应用率达99%,其中,直接粉碎还田约26.1万吨,占90%;而其他10%约2.9万吨的废弃秸秆仍然没有出路。
为此,界首市又尝试把秸秆停止“高温堆肥”、过腹还田、转运应用等,把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
“2014年,界首市投入108万元购置了4部制肥机,免费交给种植大户试用。”界首市农业综合效劳总站副站长刘民说。
网格管理稳固禁烧成果
“为全面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界首市做到了组织、效劳、投入和督导四到位。”田一平引见,2015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达3300万元,主要是依照夏季每亩33元和秋季每亩23元的规范,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应用经费提早预拨至乡镇街道。 据理解,自2014年始,界首市依照“谁做好秸秆综合应用工作,谁得补助资金”的准绳,分夏季和秋季施行以奖代补,除安徽省财政14元/亩、阜阳市财政2元/亩补助资金外,界首市财政按12元/亩予以配套。 为落实包保机制,界首市推行市几套班子指导和市直各单位主要担任人包保到乡镇,乡镇干部包保到村,村“两委”成员包保到农户、到田块;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小麦插标立界“四级包保”和“四级网格”包保到位。将全市地块划分红2007个网格,明白1.26万名网格义务人。同时,在田间地头设立指挥部1421个、防火点2209个,由乡镇街道和132家市直单位驻村人员日夜值守,完成禁烧全掩盖。同时为施行问责,该市构成了六级督查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今目的”督查系统,将1500人归入系统管理,愈加便当控制人员位置和值守状况。 同时,为发动全市大众普遍参与,该市发动教员、医生、学生家长、宗教人士、残疾人、农民、个体工商户等群体普遍参与,还把全市各村1380人的保洁队伍全部归入防火员行列,组成7851人的意愿者队伍。在此根底上,该市各乡镇、村又成立民兵、党员夏收帮扶队、应急队等效劳组织全力参与秸秆禁烧,确保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