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桂林端午扒龙船的习俗活动,要持续多半年,其间有起鼓、伐木、坐殿、游村、拜庙、起水、下水、采青、出游、走亲、收兵等内容。
扒龙船必然要唱歌。在桂林,有大河(漓江)龙船歌,还有小河(桃花江)龙船歌。在同一座城市里,有两套各具特色的龙船歌并存,就全国来说也不多见。2010年,桂林龙舟民俗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桂林,《徐霞客游记》记录下了他的桂林端午见闻。“初五日,是为端阳节。晨起,雨大注……”看来,那 时候的天气与今天颇为相似。“舟人各以小艇私棹于山下,鼍鼓雷殷,回波雪涌,殊方同俗,聊资凭吊,不觉再热。”这场面描写得栩栩如生。
民国三十七年,即公元1948年,是戊子年,如今桂林一些老人都能记得那次大型扒龙船。当时是抗战胜利后的首次扒龙船大赛,又恰逢桂林人李宗仁当选民国副 总统,时任市长苏新民为表示庆贺,桂林各地龙船纷纷在漓江上聚会巡游,举行了民国以来桂林市最大的一次龙船赛。有文章记载说:“在端午节当天共有五十八支 队伍参加了当时市政府举办的龙舟竞渡比赛,当时的桂林城万人空巷,漓江两岸观者如潮。”
新中国成立后,从1983年开始,桂林恢复了停扒多年的龙船,1988年、1998年、2008年分别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龙船比赛。2008年,又是戊子年,举行了桂林最近的一次扒龙船活动。
一晃8年过去了,对于扒龙船的记忆我们似乎已经模糊。去年,桂林市群众艺术馆面向各类摄影团体和摄影爱好者征集赛龙舟的图片,先后收到摄影作品4000多幅。
从1983年恢复扒龙船以来至今30多年了,通过这一幅幅作品,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捕捉到桂林赛龙舟的精彩画面,目睹当年龙舟民俗活动的盛况;通过这一 幅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桂林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居住、饮食、服饰、节庆,还有歌唱、劳作、交往等,感知到桂林人民的情感、信念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