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
墙体广告 李察生本年70岁,现已行医42年,在他简略的清洁室里,柜子摆放规整,药材归置有序,书桌上摆了厚厚一排比如《中药学》《中医内科学》《方剂学》 《黄帝内经》的书,其中最显眼的无疑是那本排在最前面的《辞源》,李察生时常用它处理阅览古籍时碰到的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
“白叟家假如没有在治病的路上,或正在治病,那就一定是在看书。”天池乡清洁院副院长孟江说。
为了避免在病人登记簿上写“口水话”,每一次他都仔细查阅医学典籍,把自个的话转化成书面语言。“乡头行医,说的每一句要老百姓听得懂,但写下来的 必须契合国家规范。”李察生脑海中这一句师傅的教训一直深留心间。“从1963年开端写,曾经师傅要每天查看,如今就靠自觉了。”李察生的话里透着对已故 师傅的敬意和思念。
没事的时分李察生还喜爱写读书笔记,厚厚的抄写本,每一个字都压了底线,巨细一致,几乎跟练字本上印好了的楷书没什么差异。这么的读书笔记他坚持了52年,当年那个18岁的少年现已变成了儿孙满堂的白叟,当年那些歪七扭八的字迹,现已练成了楷书标准体。
除了写读书笔记,李察生还经常和村里的另一名村医李凡成“对掐”来推进自个。李察生以中医为长,李凡成以西医为主,两人都已年过古稀,却常因治病救人而“争论不休”,并彼此鼓励,许下誓词“咱们要中西医结合,好好治病救人,为村里的人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