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墙体广告 你晓得吗?气候工作人员每天要放三次氢气球,
手机上就能阅读的天气预告信息只要几十个字,却需求多个高科技丈量仪器的配合,说不定结果发布前天气预告员还会“吵一架”。恰逢西山区2016年科技活动周,昨日,记者来到西山区气候局下设的
昆明国度基准气候站,近间隔理解天气预告的降生过程。
西山区气候局位于福海街道办事处草海生态园里,一个被关在仓库里的大气球、几个“锅盖”组成的雷达,不只让几十名来自福海幼儿园的娃娃看了稀奇,即使是记者也是头一遭。“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气球,它承当着气候观测的重要任务。”西山区气候局相关担任人指着仓库里一个很大的氢气球引见,每天的1:15、7:15、19:15这3个时间点,工作人员都会让气球定时升空,一同被带上高空的是GTS1型数字探空仪,直到气球爆炸便完成一次观测。探空仪在气球爆炸的那一刻,便随风而去了,它所观测的气候数据如何及时传输到空中呢?这位担任人表示,空中上观测系统将自动跟踪探空仪,每秒传输一组气候数据。
搜集气候数据,从空中到高空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疾速聚集,这算是预告天气的第一步。西山区气候局相关担任人引见,一个个数据回到空中后,将由计算机停止处置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据告发图等产品,为预告员提供预告根据。最后由专业人员对数据停止剖析,作出初步预告。“由于各自运用的预测办法不一样,天气数据会有偏向,所以需求预告人员一同商议,有时以至会针对专业问题剧烈讨论,就像吵架似的。”一名解说员笑着说,气候探测精确不只事关效劳和科研,还直接关系到有关部门指挥消费、防灾减灾、灾祸应急等决策工作。所以他们如今采取的是首席气候预告员制度,每天的预测工作中,由工作人员共同商议,再由经历愈加丰厚的首席气候预告员作出最终结论。
据悉,自2006年创立气候科普园后,这里终年向全省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至今曾经接待了全省大、中、小学生8000多人次,让更多市民亲身领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候工作,同时也控制更多气候科技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