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墙体广告 2016年5月15日,全国集中连片贫穷地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在
宁夏自治区
银川市召开。会上,
六盘水市盘绕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了交流发言,现予摘编刊发。
六盘水市在脱贫攻坚中,充沛发挥党组织优势和力气,鼎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变革,推进范围化、组织化、市场化开展,促进村 级集体经济开展壮大。截至2015年,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到达2.7亿元,最高的村1031万元,最低的村5万元,全面消弭了 “空壳村”,构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路径的增收格局,
乡村基层党组织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资源,效劳
大众、效劳开展的才能明显提升。
一、盘绕脱贫攻坚,搞好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
2013年,
六盘水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占比高达53.8%,集体收入的匮乏,使得基层党组织难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效劳和公共产品,脱贫攻坚 遭到严重限制。2014年以来,
六盘水市坚持把开展集体经济作为“决战三年·摆脱贫穷”的重要措施,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抢抓脱贫攻坚的新机遇,用足 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一是高起点谋划工作目的。市委在深化调研、解剖麻雀的根底上,把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快
乡村开展的打破口,制定了一系列壮大集体 经济、推进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2014年,市委研讨出台《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施行意见》,提出一年全部消弭“空壳村”、两年全面稳固提 升、三年一切村到达10万元以上的“三步走”目的,并制定了深化推进“三变”变革、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开展特征优势产业、强化基层根底等9条刚性措 施。二是部门联动汇集合力。明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立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机构;财政部门每年预算2500万元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资金保证;发改部 门制定专题开展规划,疆土、林业等部门抓好村集体资源资产确权颁证,农业、扶贫等部门规划开展特征产业,构成各司其职、谐和联动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考核 压实义务。市委坚持把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归入县
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层层签署“义务书”、立下“军令状”,构成“时间倒排、任务倒 逼、义务倒追”的落实机制。2014年以来,对村级集体经济开展迟缓的
乡镇指导班子成员,约谈20人,通报45人次,调整62人;对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效果 明显的
乡镇干部,优先选拔重用102人,树立了鲜明导向。
二、夯实基层根底,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把抓基层、打根底作为开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保证,经过下移重心、抓乡促村,不时加强基层党组织统筹开展、引领开展、推进开展、效劳发 展的才能,补齐村级集体经济“短板”。一是坚持扩权松绑,提升
乡镇党委统筹力。针对
乡镇权责失衡、生机缺乏的实践,依照“权责对等”的准绳,全面清算行政 审批和公共效劳事项,采取直接下放、拜托下放、间接下放等方式,对建立用地、建筑工程规划答应、个体工商户注销等129项行政答应审批权下放到
乡镇,并减 少4项对
乡镇的“一票否决”,扫除障碍开展的权利限制和政策机制障碍,调动
乡镇抓村级集体经济、推进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同时,创新“211”工作形式,每 个
乡镇由2家国有企业党组织联络帮扶,筹集资金1亿元协助开展主导产业,尽快消弭“空壳村”,完成整村推进、整乡提升。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提升资源要素配 置力。调整优化组织设置方式,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149个村集中组建48个联村党委,在产业链上树立880个党支部,推进资源整合、要素重 组、抱团开展,激活了集体经济开展生机。盘县普古乡依托娘娘山农业园区,整合周边8个村组建联村党委,带动1595户、5455人入股协作社,鼎力开展刺 梨、猕猴桃等特征产业,构成了“联村联产”“联股联心”良好态势,发挥了宏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效劳力。紧紧盘绕打通联络和 效劳
大众“最后一公里”,从2010年开端,连续7年共选派2.1万名机关干部、4635名第一书记驻村,协助
乡村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 组织自我开展才能,涌现出了7年扎根
贵州屋脊、不脱贫不下山的第一书记杨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树立直接联络效劳
大众制度,实行指导干部带头联络、基层党组 织详细帮扶、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带动贫穷
大众。实行
乡镇干部每月集中工作22天、错时休假8天工作制度,建好用好便民利民效劳中心,推行延时、错时、预定、 上门、订单“五项”效劳,探究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等方法,进步办事效率,便当效劳
大众。今年3月,省里拜托第三方展开
乡村干部作风及效劳
大众称心度抽样调 查,
六盘水市6个调查项目全部位列全省第一。
三、聚焦贫穷
大众,推进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红利
坚持把
大众参与、
大众受益作为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让贫穷
大众共享集体经济开展成果。 一是盘活资源完成共享。由党组织牵头停止清产核资、确权注销、量化评价,把村集体土地、荒山、水面、房屋和贫穷
大众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运营权等,折价入 股运营主体,逐渐树立面向市场的
现代产权制度,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经过股权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完成了“大河涨水小河满”。 2014年以来,全市1017个村共整合45.28万亩集体土地、24.34万亩“四荒地”、67.65万平方米水域、5.43万平方米房屋入股运营主 体,均匀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5.13万贫穷户、16.6万人成为股东,人均年增加财富性和运营性收入1500元。水城县海坪村将351亩集体 荒山入股野玉海景区,村集体按30%股份分红,把其中50%的红利分配给村民,2015年,全村112名贫穷
大众人均分红961元。二是聚合资金完成共 享。我们在不改动资金运用性质的前提下,把投入
乡村的财政资金、扶贫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贫穷
大众持有的股金,展开多种方式的股份协作,发挥集体统一运营的 优越性,经过股权收益协助贫穷
大众完成增收。2014年以来,共整合财政资金4.51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1.21亿元、农民分散资金2.94亿元、社 会资金39.4亿元,集中投入运营主体,带动贫穷
大众脱贫致富。对缺乏资源优势、没有产业支撑的贫穷村、贫穷户,我们积极探究以村集体为单位,异地置办兴 建商铺、停车场、农贸市场等36处,经过物业租赁或集体运营的方式,协助64个村、3700户贫穷
大众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带动完成共享。依照生 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绪,经过集体经济组织引领,鼎力开展具有中央特征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猕猴桃、刺梨、人参果等经果林320万亩,树立了614个产业 平台,打造了175个农旅产一体化的旅游村寨,有力促进了农业消费增效、农民生活增收、
乡村生态增值,加强了村集体经济开展潜力。依托各类产业平台,把从 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贫穷
大众组织起来,积极展开技艺培训,在家门口完成就业。
大众称心的说:“种本人的土地,有本人的股份,每天在产业地头务工还有收 入,还能够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们心称心足了!”全市共有29.2万农民就地就近完成就业,每年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1.2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年的6015元增长到2015年的7522元,带动22.9万贫穷
大众脱贫。
在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
六盘水全面增强村务监视体系建立,经过设立村民理财小组,选聘民生监视员,完善“四议两公开”“村财乡代管”等制度,标准管理、公开运用集体经济积聚,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普遍惠及农民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