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墙体广告 “老乡,你们不要走远了啊!”“知道了,你放心,我们吃了饭就来。”
初夏的五月,天气有些闷热。在盘县双凤镇银汞山村的苗圃基地里,几十名头戴草帽的农民正在地里除草。盘县红林森林苗圃有限
公司担任人王军走过来吩咐工人们不要走远,由于这几天来买苗的人多,需求人手搬运。
王军是当地人,在外打工多年,2011年回乡省亲时,看到家乡开展环境好,决然决议回乡创业。
“回来之初不晓得该干什么,看到许多
浙江、
湖南的商人在乡里种植苗圃,但是管理不好,没多久就做不下去,打工的
大众也因而‘失业’,我就揣摩着不如本人办一个苗圃
公司。”王军说,在家里人的支持下,他开端开展苗圃种植。
只需有激情,万事不难办。这是王军干事创业的信条。他做事亲力亲为、老实守信,创业之路走得很平稳、踏实。“县里好多中央的苗圃,都来自于我的基地。”王军自豪地说。
由于做事认真,到王军的苗圃基地打工的
大众越来越多。
“王军对人好,我每年有15000元的稳定收入,在这里做事很舒心。”苗圃基地工人苟二发说,他在王军手下打工曾经两年了。
“这个苗圃基地的苗质量有保证,成活率很高。”来进苗种的杨光强说。
苗圃的生意一天天红火,工人越来越多,可王军还是觉得
公司开展的速度不够快,没有到达理想的状态。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王军到临近的
乡镇学习经历,借着“三变”变革的
东风,他决议在镇里多流转几百亩地开发种类,开展苗圃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基地里有樱花、桃树、刺梨、核桃等20多个种类的幼苗,我正在和乡里的干部们磋商土地流转的事,多增加些种植种类。”王军说。
“思绪有了,管理也要跟得上呀!”王军的“金招”应运而生,他采取“政府主导+
公司+农户”的形式管理苗圃基地,处理了幼苗培育、种植、销 售的问题;土地按每亩每年900元的流转费付给当地农户,农户还可在基地里打工,处理农户收入问题;基地产生效益后,依照总收入利润的10%,村集体和农 户可参与分红,企业有开展,集体有进账,农户可增收,“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没想到,王军的想法和镇指导的想法不约而同,于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他在松林村、薛官屯村、赵官屯村、银汞山村流转700亩地,壮大苗圃产业。
迎着冉冉的暖风,站在王军的苗圃基地里,樱花、桃树等成片的苗圃长势良好,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工人管护刚嫁接好的核桃树;一些工人在鲜花苗地 里洒水……“
公司有30多名固定员工,固然如今看到人不多,但到种植和移栽期,就有300至500人在基地繁忙,觉得整个山头都是‘活’的。”王军乐呵呵 地说,他如今一门心机落实土地流转的事,争取种植更多的苗木,建一个镇里最大的苗圃基地,率领双凤镇的老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