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墙体广告 刘三姐被莫老爷抓走啦!面对一道道难关,小同伴们齐心协力闯关答题顺利救出三姐。5月28日,
广西民族博物馆“闯江湖,救三姐”第一期活动正式开启,该活动也是全区首个以博物馆展厅为依托,采用壮族地域广为传播的刘三姐故事为题材展开的教育活动。
拼智力 寻线索解谜题
当天上午10时30分,一袭古代服饰,头顶发髻,10位小书童分为蓝、黄两队,摩拳擦掌地准备停止救援行动。小书童们将要应战12道关卡,而这些关卡都躲藏在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展”的“壮族文化展”展厅之内。
站在展厅入口处的“壮族人口散布图”前,各队解说员分发第一张答题卡,“你晓得刘三姐的故土在哪里吗?”小书童们显然不是很理解,最终大家连说了几个地名总算完成第一关。
接下来的关卡可就不能蒙混过关了,小书童们不只要经过几组数字密码猜出铜鼓音律,还要在展厅里解开制造左江岩画的机密,以及协助被关押在湿润山洞中的刘三姐寻觅治疗风湿的草药。
比手艺 搭房子做美食
除了考验大家的聪慧,活动设置里还包含了不少应战入手才能和团队协作才能的关卡。其中一个关卡是请求两队重建被莫老爷烧毁的干栏民居模型。
关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干栏式建筑,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解说员通知大家,南方雨水多比拟湿润,干栏式建筑能够有效地防潮。理解了干栏式建筑的特性,再认真比照图纸,大家重建民居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在12道关卡之中,耗时最久的是为刘三姐制造传统食物——粽子,由于平常小书童们在家里很少帮助。眼看时间已所剩不多,一位陪同参与活动的奶奶忍不住想要代劳,解说员适时遏止了她,并请她多给孙子一些自信心,让孙子独立完成任务。
学文化 打造第二课堂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在完成最后一关拼图对歌大考验之后,小书童们顺利完成挽救任务。大家都觉自得犹未尽,迫不及待地跟家长们分享有趣的关卡和学到的学问。
民博社会教育部解说员覃婷是该活动的主要担任人,覃婷引见说,“闯江湖,救三姐”活动主要以刘三姐被莫老爷抓走关押的故事情节为活动背景,依据壮族的来源文化、建筑文化、糯食文化、刺绣文化和铜鼓文化等内容设置游戏关卡。
“我们还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承受才能,增加了许多兴趣性的元素。”覃婷表示,活动的目的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壮族优秀民族文化,进步未成年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让博物馆逐步成为小朋友们学习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