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内蒙古:设施农业植入物联网“基因”

内蒙古:设施农业植入物联网“基因”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7月12日 10:07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内蒙古墙体广告

内蒙古墙体广告   不管身处何地,只需有通讯信号,翻开手机APP软件轻点界面,卷帘、滴灌、通风、补光、加湿等繁琐的设备农业操作程序就可悄悄松松一键搞定。这是近日记者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设备农业园区看到的令人啧啧称奇的一幕。

干活少了 腰包鼓了

走进青年农民李亮的温室大棚,只见绿油油的藤蔓间挂满了脆生生的黄瓜。靠墙有1条电动轨道,只需把采摘好的黄瓜放在轨道上的箱子里,经过手机遥控轨道,就能够完成自动化搬运。

李亮有2个1.5亩的温室,去年,他为每个棚投资3500元装配了“温室大棚智能可视物联网控制系统”。提起这套智能系统,李亮口若悬河:“如今温室大棚种蔬菜可省事儿了,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大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和实时图像,即便出远门也不误事儿,用手机点一点就搞定了。”

往常,李亮不只从繁重的劳动中彻底解放了出来,温室大棚的种植收益也节节攀升,每个大棚年收入到达了10万元。

菜农钟砚利是联丰村有名的“黄瓜大王”,种出的黄瓜产量高、品相好。可由于腿有残疾,每天上棚顶开闭卷帘曾经是他最头疼的事。自从安上“温室大棚智能可视物联网控制系统”后,他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钟砚利指着墙上挂着的智能化控制器乐呵呵地说:“过去收放棉被卷帘都是人工现场操作,上下棚顶费时费力,本钱较高。如今,只需悄悄点击手机遥控操作系统,上百公斤重的棉被卷帘就会自动、匀速收放,省时省力省人工。”

有高科技设备做帮手,往常,老钟种植黄瓜如虎添翼。这棚黄瓜占地1.4亩,自今年2月份采摘上市以来,已销售5.7万多斤,8万多元现金揣进了老钟的腰包。

“1个棚1年纯收入十几万元肯定没问题!”老钟说。虽然如今棚内黄瓜根壮苗肥,但他准备再过几天就全部铲掉停止高温闷棚,为8月份下一茬黄瓜种植做准备。

买得起 用得便当

联丰村菜农口中津津有味的“智能可视物联网控制系统”,采用网络图像采集模块作为物联网网关,直接将温室大棚所需的各种传感器及控制器数据接入互联网,在应用终端经过手机或电脑显现现场图像及传感器数据,并对控制器发出远程控制指令。

该系统还完成了经过云端恣意手机APP或电脑恣意Web阅读器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传感数据实时监测和大棚设备停止联动自动控制,包括大棚作物的视频图像、空气温湿度、光照度、土壤温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土壤盐度(EC)等,并根据数据停止远程开闭卷帘、通风、补光灯、水泵等的智能控制。

“该设备很接地气,特别合适内蒙古地域的日光温室大棚,是农民用得起的高科技产品。”有着多年农牧业科技推行经历的巴彦淖尔市科技局农牧科科长逯军说起话来开门见山:“目前国内农业物联网系统每套至少在万元以上,许多农民想用用不起。”

据理解,在保证相关功用的前提下,为了降低本钱,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便当,该系统的研发公司还首创了物联网专用摄像机,做视频图像采集的同时兼做网关,构成“可视化物联网技术”。还自主研制了多种适用的传感器,开发了手机APP和电脑客户端软件,能同时完成传感器数据、视频数据云端存储,构成大数据剖析系统,为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提供一手牢靠数据。

截至5月底,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拉特中旗、五原县、杭锦后旗等地共装置了257套“温室大棚智能可视物联网控制系统”。该系统研发人员刘峰依据数据反应剖析说:“应用该系统每天每栋大棚能够节约工时3小时,每年每栋大棚能够节约1.08万元人工本钱、增收10%以上。”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