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墙体广告 眼下,2016级本科生曾经毕业离校进入就业季。那些当年经过“绿色通道”入学的贫穷学子们,大学期间收获如何?毕业出路怎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能够是一所很好的大学。记者走近这些寒门学子,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同龄人不常见的吃苦耐劳,不论是选择就业还是读研,他们向上生长的姿势令人动容。
创业历练成为就业“硬派司”
“我6月底就到
公司上班了,到今天为止已上班20多天。”7月18日下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唐旭喜滋滋地通知记者。去年11月,小唐就与
公司签了就业协议。问及月薪,小伙子透露每月不低于6000元。
家 在
重庆市奉节县一个小镇上的唐旭,大学四年学费都是靠国度助学贷款处理的。唐旭一踏进大学校门,就追求本人处理生活费用。做兼职、送外卖、发
广告传单…… 大学生能接触到的常规“商机”,他尝试过不少。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网络化生存”的“90后”,他还不断揣摩着怎样经过互联网赚钱。
“2014 年初,我看了一篇对我影响很大的文章《挪动互联网时期和自媒体时期到来》,触发了我经过校园微信自媒体创业的灵感。”唐旭和小同伴们首先着手建“外卖点 餐”平台。“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经过微信点餐下单,我们给商家一款APP接单并送餐给学生,商家再向我们平台支付相应的流量引进费,买卖额最大的 一天约有4000元。”
临近毕业,一家
公司向唐旭伸出“橄榄枝”时,他选择了就业。“我想到更大的平台上去历练本人。”
把“吃苦”变成一种生活习气
去
南京大型国企,还是做选调生去西藏工作?毕业时,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张磊做了一次困难的选择。
老 家在
甘肃的张磊是
南京农业大学贫穷地域专项方案学生。张磊爸爸做松仁生意,有段时间特别困难,很长时间赚不到钱。“爸爸开车带我去
成都、绵竹拉生意,常好 几天都在车上,由于连夜开车,爸爸的眼睛熬得红红的。我才发现,家里赚钱这么不容易,我读书那点辛劳基本不算什么。”
到大学以后,张磊常常用吃苦来锤炼本人,把“吃苦”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气。“其实上大学后家庭状况渐渐好了点,爸妈让我多学习,不要总想着挣钱。但我还是打过很多种工,餐厅端盘子,发传单,做家教,你能想到的零工,我都做过。”张磊说。
有 人觉得发传单这些兼职没有技术含量而不屑于干。张磊不以为然,“其实小事情也很考验人,比如说发传单,一天不过100元,从早上8点多,不断干到下午6点 多。而有的同伴中午前就能发完,其做法是一次塞给路人10份,路人扔到地上也当作没看见。我觉得,哪怕再小的事情,都锻炼一个人的耐烦和义务心。”
小张说,假如不是艰辛的磨砺,哪有今天的成果?“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去拉萨基层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