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墙体广告 盛夏的凉都喜迎贵客。7月21日,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53名“三线”老人同聚凉都,重走“三线”路,再温“三情”情,当日,53名“三线”老人来到
贵州三线博物馆参观。
“
六盘水的大都市框架曾经起来了!年年都办马 拉松,‘中国凉都’城市品牌更响亮了。如今北方30多度,
六盘水10多度,这关于曾经把青春贡献给
六盘水的‘三线’时期医务人员来说,我们为
六盘水倍感自 豪、倍感自豪!”来自
安徽的江庆荣老人今年63岁,是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她说,这53名老人都是1972年参与原水城矿务局第四期护训班的同窗,当时 全班同窗80余人,有的曾经逝世,目前还有60余人。
53名“三线”老人中,年龄最大的69岁,最 小的60岁。除8人在
六盘水寓居外,其他45人分别来自
安徽、
江苏、
浙江、
上海、
山东、北京等省市,最远的来自
内蒙古。45位老人是经过自驾车辆、乘飞 机、坐火车等方式,3天时间里从五湖四海前来凉都旅游、感受
六盘水经济社会开展的成果。
随同着解说员的讲解,一个个熟习的场景,一幅 幅亲切的画面,一次次触碰着“三线”老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参观现场,许多老人百感交集。江庆荣通知记者,她在
六盘水生活了12年,“三线”建立时期,她曾 在原水城矿务局中心
医院工作。在那段艰辛岁月里,她住过油毛毡房,参与搬过石头、盖过猪圈,还主动上山采来草药用本人的身体做实验……今天的
六盘水,
医疗 根底设备不时完善,优质
医疗资源不时增加,这些都让老人们快乐和慨叹。
活动发起人之一的王瑞清老人来自
江苏。如今,王瑞清老人一家都定居在
六盘水。王瑞清老人说,
六盘水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和凉都19℃的夏天是他们一家四代人扎根的基本缘由。
当日,53名“三线”老人还兴高采烈地旅游了钟山区大河堡及沿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