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墙体广告 “在那些荒瘠的土公开面,埋藏着沉睡了千万年的矿藏,是到叫醒它的时分了。”采用新设备和工艺,考证公开岩层的散布状况,去探寻沉睡矿藏的一群人被称为地质钻探工,常年野外工作,远离亲朋,餐风宿露。如今,顶酷暑、斗蚊虫是家常便饭。
钻探
7月29日的中午,南陵县工山镇的青山里,知了在烈日下拼命地叫嚣。翻过一条蜿蜒迂回的山路,知了的叫声被阵阵“轰隆隆”的机器声吞没。循名望去, 半山腰上,一座挺拔的钻塔挺立在一片翠绿之中,这里是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812地质队南陵县桂山地域铜铅锌矿普查项目3号机台。
荒芜的山野,搭着一个22.5米高的工棚,一台钻机装置在场地中间,数百根3米长的钻杆堆放在工棚外。钻探工人徐新站在钻机前,他眼光专注,双手紧 握着把手停止操作,偶然挽起衣袖抹一下脸上的汗水。钻机旁是一台发电机,为钻机提供动力,电机工作时分发大量热量,由于场地有限,徐新就在这个“热源”旁 操作机器。
“我们正在改换钻头。”该机台机长唐勇引见说,机台设计孔深为1600米,今天刚好钻进到500米,由于钻进到砂岩的破碎带,对钻头的磨损耗费比拟大,钻头不能满足继续钻进的请求,需求把公开500米的钻杆全部提上来,对钻头停止更新。
徐新操作着钻机将钻入地底的钻杆拔出孔外,另一名钻探工顺势将钻杆卸下,如此要反复操作几十次。一个钻杆3米长、重达八九十斤,两人的衣服早已湿透,紧贴着皮肤,汗像水一样“啪啪”地滴在钻杆上。
机塔的空中悬着一个小平台,离地22米。52岁的工人陈应培站在小平台上配合下面的钻工不停地挪动钻杆。下到空中,陈应培双脚刚着地,就赶紧卸掉身上的平安带,长袖工作服滴着汗水。“机台被塔布掩盖,四周全封锁,顶上的空间很狭窄,就像一个闷罐子。”陈应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