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墙体广告 “从大山里面的土墙房搬出来,住的是景区里的小洋楼,再也不用担忧下雨房屋会倒塌,水泥路直接修到了家门口,人背马驮的苦日子终于完毕了。”8月18日,在水城县海坪千户彝寨安顿点,作为首批易地扶贫搬迁至这里的农户,刘华祥望着行将入住的新房慨叹地说。
刘华祥今年45岁,是水城县都格镇垭口村营盘一组贫穷户,原来寓居的房子修建在半山腰上,出门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住的是土墙房,喝的是露
天水,种的是荒坡地。由于交通不便,外出只能徒步,由于土地瘠薄,寨子里的村民不断在温饱线上挣扎。
“到镇上赶集,要走2个半小时才干抵达,假如 背农产品到集市上卖,天不亮就得赶路,晚了的话刚到人家曾经散场了,这样不只卖不了好价钱,有时分再低的价钱也得出卖,由于背回来更累。”刘华祥说,为了 改动这种艰辛的生活情况,他和妻子不得不外出务工,千辛万苦供三个孩子读书,往常两个孩子曾经考上大学,一个孩子还在上高中,夫妻俩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 用学问改动命运。
得益于当前施行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今年年初,刘华祥一家被指定为水城县首批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就这样,他们家有了海坪千户彝寨安顿点的这个新家。
“关于搬来这里,刚开端时我有点犹疑,我觉得 搬到那么远的中央,地又没得,吃哪样?搬走了原来的土地怎样办?后来,经过镇指导和村干部的耐烦解释,我终于认识到了搬迁的益处。”刘华祥说,如今都格老 家的土地全部种上了核桃、刺梨等经果林,不只美化了生态,挂果后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他们一家5口的住房也由过去的80平方米的土木房变为如今104 平方米的小洋楼,并且家里的电器设备、锅碗瓢盆等一切生活用品都由政府提供,他们一家拎包就能够入住。不只如此,政府还将他和妻子布置在海坪景区的旅游公 司就业,处理了他们家以后的收入来源。
“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度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协助,我们一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用本人的双手发明富有美妙的生活。”刘华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