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墙体广告 衢州市委决议着重补齐经济开展、生态环境、农民增收、科技创新、城市工作、全域旅游、公共效劳、变革落地等“八块短板”,集中精神谋大事、干大事,补短板、扩战果,加快培育开展新动能,竭尽全力推进
衢州创新开展、转型开展,努力完成“十三五”开展良好开局。
补齐经济开展短板 完成“全年红”
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不懈打好转型晋级组合拳,狠抓重点项目建立,狠抓招商引资、浙商回归,狠抓交通水利等根底设备建立,力争下半年完成“全年红”。
作为
衢州市最大的工业招商平台,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1至6月协议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实践到位市外资金23.75亿元,同比增长13.8%。在上月21日举行的半年度严重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中,签约项目多达30个,总投资额达140.59亿元。
“今年集聚区招商总量大,质量优,生长性好,其最主要的缘由是重点发挥了巨化、华友、晓星、开山、乐叶、红五环等一批平台型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据统计,经过平台型企业引进的项目数量与投资额均占50%左右。”
衢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人员引见,像新引进的凯蓝
公司锂电池资料项目,聚合环保固废处置循环经济项目,与世界500强瑞典阿特拉斯集团协作的掘进钻车消费项目,以及在谈的与巴斯夫、苹果等国际巨头协作项目,都是依托这些平台型企业展开招商的。
据统计,今年1至6月,
衢州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5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包括9个工业项目),到位市外资金151.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3.3%。新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06个,到位省外资金88.3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1.98%。
衢州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竞争力也在生态,维护和改善生态是
衢州开展必需一直据守的底线,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是
衢州开展永久的命题。以生态建立倒逼经济转型,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
转型不停步,创新无止境。近年来
衢州市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市”建立等全面规划,有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在
衢州的生动理论。
今年
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市景点化、郊区田园化、小镇特征化、
乡村休闲化就是建立途径和目的。正在施行的城市建立“新十大专项”,就是打造城市景点化的详细项目。
乡村要完成集中有序块状建房,并全面推行《
衢州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完成区域内农房作风外型的根本统一,与区域整体景观相得益彰。
此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是打造
现代田园城市最有效的举措,
衢州各部门和
乡镇干部竭尽全力,在维护中开展、在开展中维护
衢州的青山绿水。
补齐农民增收短板 打好农业供应侧变革组合拳只要锲而不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结论,才干让农民收入增长得更快。
2015年,
衢州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
乡村居民收入更是比上一年增长了10%,增速居全省之首。收入增幅第一的背后,是
衢州以创新为引领,打好农业供应侧构造性变革组合拳,创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天地。
优供应,打造放心农业促进农业转型。衢江区用最严谨的规范、最严厉的监管、最严厉的处分、最严肃的问责,保证舌尖上的平安,让放心农产品成为标志性品牌。去年,该区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到达99.3%。衢江不时增加范围运营面积,1041个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往常范围农田16.8万亩,占全区耕地的64.6%。这个大平台上走出来的就是衢江放心农产品。土地产出率进步后,全区“万元田”到达6.2万亩。
抓创新,探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如何破解环保和畜禽养殖产业谐和开展这道生态难题?
衢州尝试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分离,探究出一条畜牧业转型晋级的生态循环之路。往常,
衢州启动建立6个示范
乡镇、12个示范园区、110个示范主体,探究畜禽粪污、秸秆等资源化应用的新形式。2015年推行应用以本地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商品
有机肥12.7万吨,资源化应用范围养殖场沼液总量300万吨。
促增收,“旅游+农业”交融开展。
衢州依托农业优势,把休闲农业文章做足,抓住“旅游+农业”这个切入点,交融
乡村一、二、三产业开展。开化县应用森林掩盖率高达80%以上的优势,分离将全县打形成“国度东部公园”的开展机遇,鼎力开展向日葵、彩荷、油菜等特征观光农业。2015年
衢州全面进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含金量,累计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区(点)158个、面积14.02万亩,累计培育农家乐运营户2138家,民宿床位2.39万张,接待游客2210.22万人,停业收入10.9亿元,走出了绿色转型开展的新路子。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培育新动能
当前,经过科技创新加快改造
衢州传统产业,尤为重要。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在
上海张江高科中心区设立的
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内,目前已初步孵化了中兴集团生物医药等9家颇具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据悉,9个项目产业化估计总投资35亿元,全部达产估计可完成年产值510亿元。
补短板,必先找准短板。
衢州集聚区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经过共建创新载体,汇集科技、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补好创新平台建立滞后的短板。与中关村开展集团签约协作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园区首期5000万元完成出资。引进筋斗云投资管理
公司协作发起总范围50亿元的产业复兴基金。打造“创业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的完好孵化链条,慧谷科技孵化园、大学科技园科创中心、
上海张江(
衢州)孵化器等平台建立有序推进,累计建成孵化器面积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8家,仅去年就新增15家,胜利孵化企业7家。近年来,集聚区内不少企业主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从国内外引进高端科研人才,成立企业研讨院,企业科技研发体系建立日趋完善。目前,该区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300余名,引进“千人方案”人才31人,占全市的62.5%。
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衢州集聚区积极施行技术创新和专利战略,把专利工作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引导和鼓舞企业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专利维护作用。今年1月初,红五环集团与浙大农学院成立了
浙江大学茶叶研讨所红五环茶业配备研讨中心,名企高校强强联手,目前已具有十多项茶机专利,其中红茶发酵机属于国内外首创,杀青理条机是茶行业内独一到达6米的设备,目前两项创造都已在受理中。近两年来,
衢州集聚区专利申请量以年均38%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创造专利申请量以年均103%的速度增长。
补齐城市工作短板 让城市更美妙
近年来,城市建立管理“十大专项”让
衢州相貌面目一新。
衢州将继续加快完善城市功用,让城市更美妙,让市民更幸福。
推进城区商贸开展,建立礼贤、大成等学校,兴建衔接西区与老城区的人行景观桥,建立集体育、健身等功用于一体的体育健身中心,加快市区污水搜集管网建立……今年以来,
衢州市区城市建立“新十大专项”如火如荼地展开。
城市建立“新十大专项”依据
现代田园城市、国度休闲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定位,以持续历史文脉、回应社会关切、满足民生需求为动身点,经过三年行动方案的施行,全面推进儒学文化产业示范区、信安湖公园、质量西区、十里长街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畅通、城区商贸提升、城市空间有机更新、城市治水治污、城市功用优化、衢江新区等项目建立,使中心城区愈加精致紧凑、功用混用、构造优化、能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