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墙体广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幼时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知有多少人对这远离红尘的人间仙境心生神往。今人或许幸运,人间还有一个坝美,生生出现文中的世外桃源,不必再如文中人通常寻而不得。
8月25日,“心醉高原美 生机彩
云南”七彩
云南全国
手机媒体行的记者们走进坐落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坝美。首次来到这了的网媒记者们不由得赞叹,坝美和《桃花源记》里描绘得如出一辙。
即使历经专家考证,《桃花源记》中的武陵坐落两湖一代;可是看到眼前的坝美,网媒记者们仍是不由得置疑:这应该才是那捕鱼人无意中闯入的桃花源。
坝美间隔广南县城40公里。搭车至渡头,载客的柳叶舟在渡头等候。
记者们穿上救生衣,四个人一组乘着小舟开始进入坝美。
越往洞里走越黑,不时的,洞里还会有水滴在身上。昂首一看,一个小洞透露出一束光,回头又能看见光线的投射和改动把石头照出不一样的形状,像狮子,像乌龟,像人型。
来往的船舶在黑私自穿行。撑船的船夫多是本地人,十分了解环境。善谈的船夫还会就着几处洞顶漏下的天光,指点着请客人赏识洞中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心情好的时分,船夫还会唱几句本地的小调。歌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回荡,更为这段水路增添了梦境色彩。
大概行进了20分钟,出了洞,舍船上岸,乡民们端着美酒在等我们了。
眼前的景象和书中描绘的相差无几。群山包围了坝子,一条驮娘江把坝子分红两半。江的一边,绿树映衬了村庄,弯曲的村道依稀可见。另一侧的江边,良田层层铺陈,稻米、蔬菜等受江水滋补,长势恰好。一座风雨桥横跨江上,其间来往的壮族男女老幼,或牵牛负担,或闲步谈笑,或踏歌而行,让人艳羡。
全部坝美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包含出水洞、汤拿、法利、坝美四个村寨,有桃源洞、猴爬岩、桃花谷和汤那洞四个景点。
村寨与村寨之间来往多走水路,一路行来,两岸垂柳依依,杨柳下野舟横卧,时不时还能见到旋转的水车,那是本地人主要的生产工具。
坝佳人还遵从着先人留下的陈旧耕耘方法,耕田用的是木犁木耙,灌溉则靠水车。平常的生活中,坝美的女大家还会纺线织布,自个裁衣刺绣。
虽然都是壮族,但服饰也有不一样,坝美区域的壮族服饰与昨日去的马碧村的又有不一样。
男大家着短衫长裤,以黑色为主,扣子邻近是一条蓝色的布块,上面还有圆形银片作为装修,头上也是黑蓝相间的头饰,有一个角尖尖的翘起。女大家上身着短衫,大多是紫色为主,衣服上绣着色彩美丽的花朵,有陈旧的盘扣,下着黑裙或黑裤。头饰有时分是头帕,有时分是一长条格子花布,盘成牛角状,表达对牛的崇拜。
到底是大自然先造了坝美,再由陶渊明写了一卷《桃花源记》;仍是《桃花源记》的美叫无数人追寻,大自然才顺势而为造了一个坝美出来,一时间,真叫人难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