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墙体广告 视他们如亲人
中心工作人员。读小学时,她常看到一名独居老婆婆很孤单,年仅7岁的她动了怜悯之心,有空便来到老婆婆家中,陪婆婆聊天,给她清扫卫生。从那时起,遇到孤老她都极力协助。
两年前逝世的卢玉珍老人就是取得协助的老人之一。1921年出生的卢婆婆住在
贵阳市马家巷,患有风眼,右耳失聪,右手和左踝都有残疾。老人 每月靠280元的低保维持生计,且很孤单。在2000年前后,陈虹与意愿者同伴开端关注老人,每年不定时陪伴老人,并送去食物及生活用品,直到老人逝世。
往常,寓居在
贵阳市半边街的周婆婆、公园路的叶伯伯等多名老人家,陈虹等意愿者仍是常客。适逢周末、节假日,意愿者们聚在一同,不定时前往 探望陪伴,并凑份子钱给老人购置生活日用品。陈虹视这些老人如亲人,老人们的生活细节,她都一清二楚。“周婆婆不吃牛肉,不喝牛奶,喜欢唱歌……”“杨伯 家急需处理两个问题,一是房间不通电,二是身患严重的风湿病。”……
此外,在
贵阳周边的多家敬老院里,常会看到陈虹等意愿者的身影。多年来,她屡次组织意愿者探望老人,陪他们聊天,给老人包饺子、煮馄饨……
牵线搭桥2016年元月29日,陈虹为漂泊人员、民工发放冬衣、棉被
赞助70名贫穷孩子
山区留守儿童,不断牵动着陈虹的心。参与工作后,她个人帮扶了27名贫穷孩子。2010年,陈虹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血液病。由于患病后每天需求药物来稳住病情,所需费用高,她才中缀对孩子们的帮扶。
“一个人的力气是有限的,假如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就能协助到更多孩子。”为了协助到家庭贫穷的孩子,陈虹开端了“化缘”之路,为他们寻觅赞助者。不过,由于赞助者对款项的运用状况存在疑心,起初并不顺利。
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也为了让赞助者放心,她联络了当地意愿者,请他们将钱发到学生手中,并由意愿者代为监管,控制这些钱的运用 状况,确保这些钱都用在学生身上。截至目前,经过她牵线搭桥,已为70名孩子找到赞助者。“一对一助学对口帮扶”将从小学不断持续到大学,每月赞助100 元至500元不等。
此外,得知不少
乡村小学课外书籍贫乏,她与意愿者同伴们一同,在白云区瞻望小学、龙里“劳作学校”等
贵州贫穷地域、贫穷学校树立了13个“行知书屋”。期间,她还屡次筹划组织,展开为山区小学生送书包文具、体育用品、校服、棉被等活动,多达几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