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
墙体广告 高低弯曲的山路,寒酸旧式的
摩托车,塞满厚重邮件和报刊的大邮包……11年,他朝风暮雨,夜以继日,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鸿雁,将封封家书、份份报刊、件件邮包传进送出,把芳华和汗水留在了这条邮路上。他叫许利,是茗山邮政支局洋湖班乡邮员。
11年行程达65万公里
初 识许利,给人的印象是一般而一般,那满脸好心的微笑里,流露出一种朴素和热心。从2005年开始,许利便担任着茗山乡洋湖管理区方圆70多平方公里、65 公里邮路,14个行政村及二十几个企事业单位,2万多人员的邮政通讯投递效劳作业。11年来,累计行程达65万公里,可绕地球12圈,脚印踏遍邮路的每个 村组每家农户。
洋 湖是典型的山区、库区,辖区面积广、地盘大,地形杂乱,村组数量多,光投递点就有100多个,各点之间相隔较远且涣散,为做好投递揽收效劳。许利天天要往 返65公里才能把一切的投递点跑到,坑坑洼洼的泥巴路,遇到雨雪天路况愈加恶劣。但是他的邮件妥投率一直保持在100%,天天还自动延伸效劳10公里。
为了不丢掉每一份邮件,不让一封邮件“死”在自个的手里,再苦再累许利也从不让他人捎转,宁可自个多走弯路也要亲身将邮件送到自己手中,他说由于这么心里才结壮,“即是家里的活少干点,粮食少打点,也不能耽搁每一封邮件。”
许 利通知记者,有一次碰到一封来自边防某部队寄到茗山的信,收信人写的是某战士妈妈的姓名,地址不详。山里的妇女姓名很少有人提起,村里人经常说:“谁家 里,或是某某媳妇”,这么查找起来就好不容易。一想到儿行千里母担忧,许利暗暗想:这封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一定要亲手交到这位妈妈的手中。所以天天送完 报纸后许利不回家,骑着
摩托沿邮路挨家挨户的探问,看有谁的孩子在外边从戎,经过五天的四处探问,总算找到了这位子弟兵的妈妈,看到子弟兵妈妈收到函件时 喜极而泣的容貌,一股浓郁的满足感在他心中油但是生。
爱心洒满乡邮路
在 百姓的眼里,他是一位胜任的乡邮员,而在他内心,他却是一个不胜任的爸爸。2014年盛夏的一天,许利好像平常一样在邮路上投递,突然口袋里的
手机短促地 响个不断,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班主任焦急的声音:“许师傅,你女儿在放学路上被车子撞了,如今正送
医院途中,你赶忙过来!”
听 到教师的报信,许利心急如焚,恨不能立刻飞到女儿身边,顺势调转了车头预备赶往
医院。可他把并没有这么做,一想到还有邮件要送到偏远的村子里,想到那些远 在山中的乡亲们渴盼的眼神,他犹豫了。但是,他咬了咬牙,再次调转车头,发起引擎,朝着未投送的邮路行进,可这在许利心里留下了一个心结。老婆和女儿总会 恶作剧地叫他“铁石心肠”,每次听到这个称号,他的鼻子酸酸的,一阵阵内疚涌上心头。
许利说,山里人寓居偏远,乡亲们出趟山不容易,总习惯托他捎东西,许利也乐此不疲。多年来,几乎天天都会帮助买点盐、买点菜,买点药,或许给在镇上读书的孩子捎东西。“我觉得反恰是顺路,举手之劳,能便利就便利我们一下。”
许 利笑着说道,有时托付的人多了怕忘掉,他就记在簿本上,翻开他随身带的小簿本,里边鳞次栉比地记满了乡亲们的嘱托:谁家托付帮助寄个什么东西或许帮着把这 村人的东西趁便捎到另一村人收等等,内容大到帮用户办户口本、取身份证、带种子化肥,小到帮人修表,替
大众到镇上买个油盐酱醋、日用百货。
乡邮员作业看起来平淡得就像一杯水,既没有惊涛与骇浪,也没有枪林和弹雨。但它却是许利的人生寻求。他的根在茗山,他的生命和天天奔波的邮路连在了一同,用永不断息的脚步走好每一段为公民效劳的路,爱心洒满了他天天走过的邮路!